·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邮箱修改🎁免费下载专区📒收藏夹👽聊天室
DZ插件网 门户 站长资讯 查看内容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

2023-8-11 14:06| 发布者: 逝水年华| 查看: 26482| 评论: 0

摘要: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佛教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印度传播至亚洲各国,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发展出中国化的佛教。当代海外华人佛教的形成与兴起与泰州和尚颇具因缘,泰州籍佛教僧侣对台湾佛教的发展和文化宣传作出了杰出贡献。
佛教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到亚洲各国,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并与中华文化的相融合,发展出中国化的佛教。由于时代的原因,二十世纪华人佛教行者流徙四方,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随缘度众,弘扬佛法,佛寺庙宇大兴,高僧大德驻锡其间,海外华人佛教影响愈来愈大。当代海外华人佛教的形成和兴起与泰州颇具因缘。台湾、香港、新马地区、非律宾以至于美加地区,都有泰州和尚的足迹,甚至是世界性的佛教组织的领导以及一些地区和国家的佛教领袖就是泰州和尚,以致泰州和尚浓浓的乡音讲经声,成了当今海外华人讲经正流的语音。泰州和尚为当今海外华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台湾佛教与泰州宝岛台湾从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5年以前,曾被日本占领四、五十年。由于日本佛教徒奖掖斋教,台湾佛教受到日本佛教的斋教影响甚大。台湾在被日本占领期间所建寺庙中,绝大多数皆属斋教系统。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祖国大陆的佛教人士开始进入台湾弘扬佛法。成一法师与泰州光孝佛学院教师张少齐先生首度在台湾创办了第一个大陆佛经流通处,使祖国大陆汉传佛教的经典在宝岛台湾开始流通。1948年,泰州和尚成一与妙然已从上海到达台北。来台湾后,他们先把师公南亭和尚(泰州光孝寺住持)以及师祖智光和尚(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邀请到了台湾,成为台湾光复后的首批僧宝。1949年以后,大批僧侣随同国民党遣台,泰州籍的僧侣就有一大批,其中有时任“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的东初法师,将“海潮音”杂志迁到台湾的大醒法师,被称为“海外第一维那,宝岛首席主法”的悟一法师,还有随上海静安佛学院迁入台湾佛学院的了中、乘如、幻生等法师。1949年6月,泰州籍和尚东初和南亭会同章嘉活佛,与后来担任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多年的的白圣法师一起组织了“中国佛教会驻台办事处”,即后来的台湾中国佛教会。东初担任办事处主任,南亭担任秘书,白圣任干事。从1949年以后直到本世纪初,在五十多年之中泰州籍和尚东初、南亭、成一、悟一、妙然、了中等都先后在台湾中国佛教会身居要职,领导着台湾佛教。在台湾佛教文化宣传上,由东初与成一联合创办的《人生》月刊是台湾第一份由外省人创办的佛教刊物。发行之初,每期只有12页,一年之后,版面增为24页,发行网络由台湾扩展到东南亚及北美洲,迄今不辍。东初法师后来还创办了《佛教文化》季刊。在当今佛教界颇具影响的佛教文化刊物《海潮音》、《万行》、《玄奘》、《今日佛教》等刊物也都包涵着泰州和尚的心血。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7187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8-11 14:06

1953年元月在台南举行的大仙寺传戒是台湾光复后的首度传戒。这是被日本人统治五十年的台湾在受日本斋教影响之后首度举办中国传统的三坛大戒,对台湾佛教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传戒,与泰州有着直接因缘。整个传戒所聘的三师七证的佛门大德中,泰州籍智光老和尚担任说戒,太沧老和尚担任羯磨,证莲、南亭、煮云担任尊证,浩霖担任引礼。经过这一次受戒后,台湾佛教方才从实际意义上回归到中华佛教的传统。现在,台湾佛教僧伽教育以及佛教办教育已具规模。早在1950年,泰州籍和尚东初法师就在台北阳明山兴建了“中国佛教文化馆”,做为推动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基地。如今已由东初法师的剃度弟子、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博士比丘、享誉国际佛教界的大德圣然法师改为“中华佛学研究所”。1952年南亭和尚在台北创办“华严莲社”。后来在华严莲社地址上由成一老法师创办了“华严专宗学院”,成一为院长,南亭任导师。学院招生分为大专部与研究生部。所授科目,除佛学外,兼授英文、日文、哲学、史学等世学科目。如今华严莲社已创办五十年,培养众多弘法人才,桃李满天下。1963年泰州和尚智光圆寂。为纪念这位高僧,泰州和尚联合在台北的中和市创办了“智光商工职业学校”。如今这所学校颇具规模,在台湾教育界很有影响。现任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的了中法师亦为泰州籍和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东渡扶桑,留学归来后担任台湾法藏佛学院院长。由他创办的台湾玄奘大学已成为一所闻名遐迩的综合性大学。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7800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8-11 14:06

台湾玄奘大学在台湾的佛教道场中,台北首刹善导寺颇负盛名。善导寺从1949年后都是由与泰州有因缘的和尚担任住持。如今担任善导寺财团法人董事长的是了中法师。台北华严莲社最初为泰州和尚的私人家业,但在1978年,南亭和尚也把它办了财团法人登记,他这种“化私为公”精神,在佛学界传为美谈。如今华严莲社财团法人董事长由成一长老担任。由泰州和尚所掌管的寺庙法务亦皆兴隆,弘法业绩斐然。二、香港佛教与泰州有人这样说:“当今香港地区是佛教的天堂。”此话正是说明香港佛教的发展盛况以及佛教文化在香港地区的深入人心。屹立在香港九龙半岛西部的大屿山的天坛大佛说得上是香港佛教的一个象征。当代香港佛教的兴起与泰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泰州和尚霭亭就开始在香港弘法。1922年,霭亭年方29岁。南京栖霞山住持若舜老和尚,为建设栖霞寺,累年至香港启建水陆法会,每次必请霭亭襄助。霭亭长身玉立,态度雍容,颇得香港名流何东爵士夫人张莲觉女士之尊敬。1929年,霭亭将自己的师父智光老和尚介绍给张居士。张居士专门请智光和尚赴港弘法。这样就有了1929年和1930年智光两度莅港开讲《普贤行愿品》,称为香港佛教讲经之先声。1929年智光老和尚到香港时,正值香港苦旱已久,开讲之日即大雨滂沱,被认为是大师德感所致,人们都觉得泰州和尚了不起。智光在香港讲经,听者甚众,风行一时。智光老和尚还在香港写作并发表了《妇女学佛初步》等著作。1932年,霭亭退席镇江竹林寺后长期南游香江。他应何东夫人之请在香港创办了“东莲觉苑”,于院内设图书馆,流通佛经。他热心香港佛教文化工作,发行《人海灯》杂志。1935年又支持张莲觉居士创办了“青山佛学院”。求法的学子,济济一堂。办学十年,人才遍布诸方,所谓“村由匠造,道在人宏”。霭亭和尚在香江一直呼吁,要多办教育。他还在香港的岭南大学增设实验班,培养农工人才。他经常讲授《楞严经》、《法华经》等。又于九龙、旺角及澳门创办义学,以佛化教导贫民,协助地方推行教育,开港澳佛教教学之风气,对香港地区佛教甚至对整个华南佛教之推进亦多有影响。抗日战争期间,霭亭和尚一直在香港推动佛教。当时,日寇侵华,香港沦陷,战火连连,霭亭和尚与众同甘共苦,日食稀粥以维生,拒绝独受干饭之供,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霭亭和尚在香港弘法布教多年。香港张莲觉居士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霭亭法师,近数年佐余主办宝觉佛学社,造就南中国之佛教女众人才,其功尤伟,将来南中国佛教女众教育发达,胥皆由于老人之恩赐也!还有人这样说道:霭亭和尚与香港佛教之间关系,即如果当日没有霭亭和尚,今日香港佛教也许没有好的开端,今天香港佛教有此欣欣向荣的气象,霭亭和尚实在功居大半。1949年以后,泰州也有一批和尚随同国民党到了香港,也有先到台湾然后再来香港的,直至现在还有许多与泰州具有这样和那样因缘的和尚在香港弘法。如香港鹿野苑早期就由曾任世界佛教僧伽会秘书长的泰州籍和尚悟一法师担任住持。后来由法宗、达道等担任负责,他们都与泰州颇有因缘。1985年秋,时任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的泰州籍和尚雪烦以及原担任泰州光孝佛学院教师、现担任南京栖霞佛学院副院长的泰州籍和尚圆湛法师,就是应在香港泰州老乡法宗和尚的邀请,赴港讲学三个月,沟通了江苏、香港和台湾的佛教法系关系,并将流传在亚洲与北美洲有关江苏与佛教法系的寺庙联系起来。正由于有了香港泰州和尚的关系,才开通了江苏佛教界乃至大陆佛教界与香港、台湾及海外佛教界之间的联系渠道,为日后的友好往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在香港,有“现代僧中素王”之称的震华法师的弟子超尘大法师仍活跃在香港佛教界,他还常常奔波在大陆、台、港之间,为两岸三地佛教的发展而尽心尽力。三、菲律宾佛教与泰州菲律宾,是太平洋西南面的岛国,由七千零八十三个岛屿组成,全部面积约三十万平方公里。南面是印度尼西亚群岛,北面是中国大陆,东面是太平洋,西面是南中国海。人口约七千余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为马来人的后裔,是最早移民菲岛者;百分之十以下为外来移民。中国人侨居菲律宾只占百分之一,换句话说,菲律宾的华侨人数不足百万人,但在经济上却占到相当的势力。中国大乘佛教传入菲律宾是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才开始的。菲国佛教最早是由中国闽南发展出去的。而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泰州光孝寺第十四代传人常惺法师就在厦门南普陀寺创办了闽南佛学院,期间赴菲国弘法者不乏其人。这样说来,菲国佛教一开始就与泰州颇具因缘。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6254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8-11 14:06

自立法师菲律宾当今佛教界领袖是泰州和尚自立法师。目前他担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马尼拉隐秀寺住持。自立法师1927年生于泰州城内钟楼巷的贫寒家庭。九岁出家,拜光孝寺住持沛霖和尚为师。曾就读过淮阴觉津佛学院、泰州光孝佛学院、杭州武林佛学院、台湾佛学院,后成为慈航嗣法首席弟子。1957年,自立法师应菲律宾马尼拉佛教学校普贤中学校长刘梅生礼聘赴菲任教。即开始担任普贤中学的佛学导师。他对于这一份教导青年学子向佛的工作,兴趣非常浓厚,勤奋努力地干了二十年。1962年,在马尼拉近郊的加洛干市,创建隐秀寺的梵行优婆夷清和姑,敬仰自立法师的德学,礼请他为隐秀寺导师,教化善信。自立法师在寺内建立“太虚讲堂”。1963年又创办了综合性佛教杂志《慈航季刊》,填补了菲律宾佛教文化的空白。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3276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8-11 14:06

1980年,隐秀寺住持清和姑以九十一岁高龄往生,自立继任隐秀寺住持,乃更积极地投入隐秀寺建设,为适应弘法需要,他将大雄宝殿扩宽加大,在寺内旧建筑前的空地上,增建观音殿、报恩堂、功德堂、钟鼓楼、大寮及山门。在大殿中增塑准堤、韦驮、伽蓝三圣象,楼下加塑供奉弥勒、地藏二菩萨。在护法居士的护持下,历时四年扩建完成,使隐秀寺焕然一新,规模更为壮观。1990年隐秀寺信徒王玉霞倡议成立施诊所。在自立法师的号召和领导下,创“菲律宾慈航施诊所中心”,1991年8月,施诊中心兴建完成,多年以来受惠病患数万人次;常期受救济医疗的肺病患者,经常保持五十户以上。自立法师虽身居菲国,却常情系家乡。1987年春天与1996年秋日曾两次回到泰州,1987年,他以菲律宾华侨的身份,带领他的皈依弟子王玉霞与邓玉霞回到家乡。探访亲友之际,专门考察了泰州光孝寺被毁的情况,向海外光孝寺的法系人进行通报,为后来光孝寺的复兴作出了贡献。第二次是1996年11月泰州光孝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象开光庆典。自立法师率团来泰州参加庆典仪式。在庆典仪式上,自立法师浓浓的乡音话语把菲律宾与泰州之间联系得亲密无间,至今还传为佳话。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全国百分之八十七的人是天主教徒。佛教势力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弱的国家。而自立法师1957年赴菲之时,还是方逾而立之岁的青年法师,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克服语言障碍,在菲国弘法四十余年,今天已是年过古稀、受人尊崇的长老。正由于他多年来辛勤弘法,以慈航大师入世办道的精神宽厚待人,接引后学,菲律宾佛教才得到不断发展。在菲律宾佛教界还有一位现今已是百岁高僧的瑞今长老,他虽生于福建省晋江县,但一生当中总与泰州和尚有着诸多的因缘。长老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5),年仅12岁,剃度出家。1921年,长老17岁,受具足戒,闻泰州和尚常惺在安徽安庆迎江寺创办佛学院,乃与学侣广箴等结伴北上,入迎江佛学院受学,乃成为常惺的入室弟子。据与瑞今长老同时在院就读的太沧老和尚后来说,当时佛学院中,瑞今是最年轻的学生,由于他忠厚朴实,语无虚饰,深为常惺所器重。后来又是瑞今长老请常惺南下至厦门南普陀寺创办了闽南佛学院,瑞今长老一直亲近泰州和尚常惺法师。1946年,瑞今长老抵达菲律宾,出任马尼拉大乘信愿寺住持。后来是他领导了菲国佛教,声誉日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后他又与泰州和尚自立法师合作,共同推动菲国的佛教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四、新加坡佛教与泰州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最集中的地方。原来是马来西亚联邦南端的一个城市,1965年才独立建国,全国人口三百余万,有四分之三的居民为华人,所以汉语亦为官方语言之一。新加坡面积虽只有618平方公里,仅是香港的一半,但佛教寺庙众多,属于大乘佛教的寺院就有150座之多。有的寺院下设多所别院,形成“两巷一庵、一街三寺”的奇观。正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大乘系的中国佛教在此广为流传,成为新岛的佛教主体力量。新加坡的佛教一开始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汉传佛教有着渊源关系。在清朝末年,有不少闽南僧侣到马来西亚弘法,兴建寺院。光绪三十一年,虚云和尚曾到槟城探望师祖妙莲老人,在槟城、马六甲、吉隆坡等地讲经,前后皈依者万余人。从1911年后,高僧大德来此者日多,著名而发生影响者,如转道、转岸、转解、圆瑛、太虚、达明、道阶、转逢、慈航、会泉以及演本、广洽、宏船、广余、竺摩、常凯、本道、演培、隆根、智通、松年等。上面所列的诸位大德法师绝大部分又与泰州有缘。其一,泰州和尚常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担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时曾与圆瑛、太虚共事多年,情谊笃深。其二、常惺创办了闽南佛学院,担任闽南佛学院院长并住持厦门南普陀寺多年,培养了一批批大德。从闽院走出在新加坡弘法的如转道、转岸、转逢、会泉、广洽、宏船、竺摩、等高僧,与常惺之间因缘就更深。第三、上面所列举的在新加坡弘法的大德之中,隆根、智通、松年等都是直接来自泰州的和尚。智通法师于1908年出生于泰州,幼年即在本邑兴隆庵披剃出家,后在南京宝华山受戒,并在镇江超岸寺佛学社随泰州和尚守培受学多年,后又回故乡兴隆庵为师,分劳寺务。1936年,由上海乘轮出发,抵槟榔岛,与静山法师同驻锡槟城佛学院,讲经静修达12年之久。1948年以后与本道法师在新马地区重建了星洲毗卢寺、扩建金马仑三宝殿,创建木寇山般若院、吉隆坡佛教静修院、新加坡般若念佛堂等。他少欲知足,淡于名利,随遇而安,不攀缘、不募化,唯以修持为务。这一份淡泊之心,至今在新马地区还得到众多人们的交口称赞,颇有声望。在新加坡佛教界有一位以书艺著称的泰州籍和尚松年。松年和尚1911年生于泰州。俗家姓宋,世代书香,为泰州海陵望族。父彭岭公为邑内名士,工诗善词,兼精书画,四十余岁病逝。当时松年仅四岁,依赖慈母抚育成人,八岁就开始对书艺发生兴趣,由于表现不俗,为江南书家肖退暗所赏识,收为弟子,加以指导培育,因之艺事大进。松年十六岁时,依泰州东乡广福寺妙一上人剃度出家,二十岁在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之后入镇江焦山佛学院受学,二十四岁毕业后住苏州木渎灵岩山亲近印光大师,修习念佛法门。1949年先南下抵香港,1952年又抵马来西亚槟榔岛,驻锡槟城佛学院。1960年,转赴新加坡驻锡般若讲堂后进法师寮,与竺摩、兴仁二师共住,且与诗书画三绝的竺摩上人切磋书艺。1980年后接住菩提阁道场。松年和尚八岁学书,家中藏有许多历代碑贴,他长年摩临,各得其神髓。及至老年,以数十年的功力,已达到心笔相依、意到笔随的境界,故能挥洒自如,出神入化。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推崇松年和尚的书法说:“松年法师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又谓:“书家如果画画,一定要比画家要画得好。尤其松年法师是方外之人,要是他来画画,一定比我这个世俗之人,画得更好。”事实上松年和尚亦精于画,而画名则为书名所掩。松年和尚精通甲骨、金文、大篆、小篆、以至隶书、而尤精于狂草。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就藏有松老的妙品墨宝。198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日本时用以赠送裕仁天皇及中曾根首相的国礼——“福”、“寿”二字,即出于松老手笔。后来松年开书展,李资政(光耀)去参观,与松老见面,说:“法师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松年和尚慈悲喜舍,他平常除以书画结缘化众外,多次捐出数十幅以至百幅书画,交由主办单位义卖,所得之款皆由慈善团体推动济助计划。新加坡政府当局屡次要颁发荣誉勋章表扬他,松老说:“这些都是出家人份内的事,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1985年,他将一百幅作品捐给新加坡美术馆,继而又将毕生所藏珍贵文物近二百件,全部捐给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捐完后松老对人说:“终于了却一桩心事。”可见松年的高尚品质。松年和尚以他高贵的品德谱写了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篇章。当前在新加坡佛教界首屈一指的隆根法师亦是泰州人。他从1994年起就担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领导新加坡佛教,为推动新加坡佛教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泰州话:海外华人佛教“普通话”8876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8-11 14:06

隆根法师隆根法师1921年出生于泰州。俗家姓吕,家住泰州西北隅的小乡村陈家沟。父亲吕金余,务农为业,家道贫寒;母亲颜氏,在隆根出生后刚一个月,就因病辞世,隆根由他外祖父母所抚养成人。隆根自幼体弱多病,六岁入私塾就读,常因生病中断学业。外祖母就送他到本邑广济庵,寄名于师父座下,并许愿“如果他能活到10岁,就送他出家”。九岁时外祖母病逝,十岁时外祖父为实践愿言,送他至广济庵,礼志祥和尚剃度出家。他的师父参学在外,师祖守培住持镇江超岸寺,所以由他的曾师祖三乘老人负起教导他的责任。1938年,他的曾师祖三乘老人圆寂,师祖守培回庵奔丧,并为老人守制三年。守培是当代著名的法师,对于唯识学深有研究,著有《新八识规矩颂》等论著。当时在社会上把泰州和尚守培和印光、兴慈合称为三大师,可见其道誉之隆。而隆根陪伴守培师祖三年,使他在学力上大有进益。1942年,隆根赴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后来入上海玉佛寺佛学院受学。当时上海玉佛寺佛学院由震华法师主办,震华法师是泰州兴化人士,为守培上人的弟子。隆根在上海玉佛寺佛学院学习了四年。先后在院讲课的教师有震华、超尘、守培、海珊、宏慈、成一等诸位法师。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隆根又回到泰州住了几个月。抗战胜利后,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复棵,隆根与泰州光孝寺的昌言、广净一行由上海乘轮船西上,到武昌入学。在武昌佛学院又潜修几年。1949年以后,隆根先到广州六榕寺挂单后至香港。在香港初期先住鹿野苑,后住在东普陀寺和大屿山宝莲寺。1953年校对出版《太虚大师全书》。该书自第十篇后的三十二册,是他穷二年之力一个人校对出来的。1956年,隆根法师应台北善导寺监院悟一法师之召,到善导寺任执事,接任《海潮音》杂志编辑,并与李世杰居士一齐负责筹备建立“太虚图书馆”。1960年,隆根法师又应马来西亚本道法师的聘请至槟榔岛,编辑演本法师的遗著。7月中旬,当隆根飞抵槟榔岛时,槟城的全马佛教总会主席竺摩法师、副主席本道法师及诸山长老,为他召开盛大的欢迎会。以后他经常在星马地区的般若精舍、佛教静修院、毗卢寺、青云亭、东莲小筑寺等进行讲经或演说。1962年,隆根法师接任佛教刊物《无尽灯》双月刊的主编,出任马来亚佛教总会的正弘法。1963年,隆根在槟城创设星马地区独一无二的佛学书局。佛学书局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对于星马佛教文化的传播,有不可埋没的贡献。1969年,隆根法师在新加坡闭关进修。他在关中阅读了一百册大藏经,写了近十万字的文稿。三年期满,于1972年元月出关,继续致力于佛学书局的经营。隆根法师在星马多年,从不应酬一般佛事,尤不做焰口加持,唯以推展佛教文化为职志。1984年,隆根法师应创办人常凯法师之请,出任“南洋佛教”社长,迄今已近20年。隆根法师一向在新加坡佛教总会担任职务,1984年任职会中总务部期间,为推动新加坡佛教发展计划,提出开办佛学班、举办佛学讲座、兴建佛教会所等提案,以后都一一实施。1994年,隆根法师以众望所归,受推出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以迄於今。尽管隆根法师身居海外,但他一直情系故里。早在1981年,年逾耳顺的隆根法师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回到故乡泰州朝礼祖庭。当时回到泰州,已是“人事已非”、“景物亦非”。出家之庙广济庵,早已被拆除,了无痕迹可寻。他师祖守培生前驻锡的镇江超岸寺也面目全非。1991年,他将师祖守培的灵塔迁建于丹徒五峰山绍隆寺,并多次来大陆到上海、镇江、扬州搜寻守培老人的遗著带回新加坡,以备编印《守培全集》。2001年,隆根法师率团再从新加坡来到故乡,到光孝寺寻根礼祖,笔者参加了接待,至今还记忆犹新。五、美国佛教与泰州中国佛教是在19世纪末传入美国的。20世纪初,美国已有华人佛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在美国有了突破性发展。中国佛教道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美国的主要华人聚居区建立起来。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夏威夷等大都市成为主要华人寺院的集中地。信徒以华人为主。这些寺院的建立既起到民族认同、感情联系的作用,也成为美国华人精神寄托的理想之所。美国佛教的兴起与泰州颇具一番因缘。这里有曾任美国佛教会会长、纽约大觉寺住持的泰州籍和尚仁浚法师;有现任美国佛教总会、创建东禅寺泰州和尚厚宽的弟子、光孝佛学院学僧浩霖法师;有称为中国第一位比丘博士、泰州和尚东初法师剃度弟子、在美国弘扬“现代禅”的圣然法师;有创建美国华严莲社的成一长老;还有在美国南部开拓弘法、最早成立华人佛教社团的泰州和尚净海法师;还有住持美国庄严寺多年,泰州和尚南亭的剃度弟子显明和尚等等。仁浚法师于1919年出生于泰兴。七岁在家乡黄桥的一个庙中依一位传道和尚出家。传道和尚对其十分关爱,送他到村塾中读书。仁浚17岁受戒,20岁到常州天宁寺佛学院受学。1941年,千里负笈,考入了闽南佛学院。在学两年余,1943年到常州天宁寺担任执事,三年后应杭州武林佛学院之请,到那里任教。1948年,仁浚法师转到上海静安佛学院任教,不到一年,辗转到了厦门,继而从厦门到了香港。在香港4年,随印顺导师住青山净业林读书。1953年印顺导师去台湾创建了“同净兰若”,在新店弘法。1973年,仁浚法师应美国佛教会之请,来到纽约,出任大觉寺住持,同时担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1980年,敏智老和尚因连任美国佛教会会长两届辞会长职,董事会选出仁浚法师继任会长,1984年辞位。仁浚法师在美国20年,在大觉寺、庄严寺,以及各种佛教社团,远及美国西部、南部的寺院,讲经弘法不缀。他勤于写作,文章常常在《海潮音》、《菩提树》。《慧炬月刊》、《美佛慧讯》上发表。仁浚法师目前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处精舍中弘法,每周仍定时为信徒讲经,纽约若有弘法活动,他仍远道赶去参加,弘法的热诚,老而不懈。浩霖法师现任美国佛教联合会会长,在美国创建了东禅寺。他1927年出生,虽然祖籍安徽合肥,但13岁就依泰州和尚厚宽法师出家。曾先后就读泰州佛学院、常州佛学院,19岁在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1949年到台湾,初就读于新竹灵隐佛学院,继而到汐止弥勒内院、依慈航法师受学,后到台北首刹善导寺任维那,先后十余年。1967年任知客。1969年应美国纽约最早的佛教社团——美东佛教会的邀请来到美国弘法。浩霖法师在美东佛教会佛堂驻会讲经,先后三年余,深受信众敬仰。后来在纽约中国孔子大厦附近创建了一处外观宏伟、具有东方建筑色彩的寺院,命名为东禅寺。东禅寺一楼为大雄宝殿,高悬出于张大千的手笔的“大雄宝殿”四字横额。该寺还设置了“慈氏图书馆”,这是浩霖法师为报慈航法师法乳之恩而特别设立的。馆中珍藏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六部及各种佛教典籍两万多册,并对外开放,供信众及社会人士阅读。东禅寺建立近三十年,每星期有信众共修法会,每逢春秋二祭法会,常有上千人参加,慎终追远,甚为华侨所赞叹。浩霖法师近年来常常回到祖国大陆,并到泰州寻根礼祖,并于1999年4月在剃度师父厚宽法师的祖庭,现属大丰县草堰镇复建了义阡寺。在2001年4月泰州净因寺复建奠基大礼之时,浩霖法师专程从美国回到泰州参加奠基仪式。前几年,笔者为出版《江淮名刹泰州光孝寺》一书,浩霖法师还专门为笔者题字:“观澜新作,古圣高僧,历迹可稽。”可见老法师与泰州的情缘之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美国佛教界兴起了一股“现代禅”热。推动现代禅的,就是与泰州有直接因缘的高僧圣然法师。圣然法师1930年出生在南通。幼年因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1947年到上海入静安佛学院读书,1949年随着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了十年,于1959年奉准退役。后来二度出家,创办“中华佛教文化馆”的泰州籍和尚东初法师为他剃度,赐名“圣然”。1962年到高雄美浓镇闭关,前后在关房用功六年之久。1969年3月,在师父东初法师的支持下东渡扶桑,考入东京立正大学硕士班,两年之后,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论文,取得硕士学位。继而受到立正大学校长板本幸男博士的鼓励,二度赴日,又继续了四年的苦读生涯,以“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论文,于1975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比丘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由于圣然法师二次剃度师父是泰州和尚东初,他与泰州和尚之间因缘就特别深厚。1975年泰州和尚南亭曾资助圣然法师在日本出版博士学位论文。1982年当南亭圆寂,圣然在纪念文章中这样叙述他与泰州和尚之间的因缘:“我与华严莲社的四代三公之间均有殊缘,而以智老(智光)的缘结得最深,南老的缘结得最重,与成一法师的缘结得最广。”由此可见圣然法师对泰州和尚的感念之情,溢于言宣。1975年12月,圣然法师赴纽约弘法。他初在“大觉寺”开设“坐禅训练班”,以美国人为对象教授禅法。继而出任大觉寺住持美国佛教会董事、副会长。1978年他在纽约成立“禅中心”。1979年7月,禅中心易名为东初禅寺。这是为纪念他的剃度师东初老人而更改的。东初禅寺以美国人为对象,推展现代禅法为重点工作。法师在日本时曾学习过曹洞宗、临济宗诸家的禅法,他再研究中国近代禅门巨匠虚云、来果诸师的著作,综合各家之长,创立了以中国禅为基础的现代禅。东初禅寺出版英文的《禅通讯月刊》及《禅杂志季刊》,发行遍及西方二十余个国家。法师有多种英文禅学著作行销世界各国。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兴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圣然法师现在是国际知名的法师、宗教界领袖、教育家、学者、作家。在美国的旧金山南湾区圣荷西附近的米尔必达市,有一座美轮美奂的佛教道场,这就是在美国享有盛誉,由泰州和尚成一长老创办的华严莲社。那是在1984年,台北华严莲社董事长成一到美国旅行,并访问南湾区莲友,应当地莲友以及留美学生的建议在南湾区成立一座佛堂,使当地人能够有地方礼佛及研究佛法。成一长老欣然同意,翌年,长老率领弘度、心明二学僧,携带着一尊佛像,一部大藏经,到圣荷西布置佛堂,开始创业。成立了美国华严佛教会、佛学研究中心。1989年,华严莲社请得曾留学泰国、日本、获有博士学位的泰州籍和尚净海法师出任莲社住持,同年获得加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合法佛教团体登记。在成一长老的率领下,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美国华严莲社已具规模。长老虽年过九秩,但他为培育人才朝乾夕惕,席不暇暖,自从创办了美国华严莲社后,他每年更是不辞辛劳,两地奔走,为弘扬佛法而努力。这种为法忘身的精神,实值得赞叹与敬仰。美国的南部佛教的传播与东部和西部比较,相对要晚一、二十年。直到1978年春天,泰州和尚净海法师由纽约到了休士顿,才有了一位推动佛法的中心人物。成立于1988年的美南的“德州佛教会”是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华人佛教社团,会址设于休士顿市,创立人是净海法师。他1972年来到美国,1978年他想找一处没有华人寺院地方成立弘法道场。考察过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等处之后,最后来到休士顿。休士顿之有中国法师常住当地弘法,净海法师是第一人。净海法师1931年生于泰州,俗家姓袁,9岁在本邑复兴庵依灼然法师剃度出家。15岁到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翌年到常州天宁寺佛学院就读。1949年去台湾,依慈航法师,在汐止弥勒内院读书。1960年,净海法师赴泰国留学,先在泰文佛学院攻读泰文及巴利文,后来考入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研究,他先后在泰国居留了八年多,完成《南传佛教史》、《英国佛教史》等著作。1969年转赴日本,入东京立正大学佛学研究所攻读,两年后获得佛教学硕士学位。1972年后开始在美国弘法,先驻锡纽约中华佛教会、美国佛教会,1978年发愿到美国南部弘法。他曾对人讲:“美国南部各州城市、没有一处正式的佛教道场,我来休士顿是想成立一座佛教道场,宣扬正信的佛法,虽然我知道这件事非常困难。我愿意吃苦,希望我们有缘来共同努力,只事耕耘,不问收获。”大家听了以后都非常感动,要支持这位泰州和尚来推动美南的佛教。后来在香港佛教领袖永惺大和尚的支持下,加上驻地的华人以及中国留学生的努力,1979年春创建了“德州佛教会”,并在后来逐步创办了美南地区最大的佛刹——玉佛寺。1990年6月2日,玉佛寺举行落成典礼。在典礼大会上,休士顿市长蕙特美女士专门给净海和尚颁发了荣誉证书、公民暨亲善大使证书。证书上除市长及秘书长签署外,连14位市议员也联合附署,以示郑重。泰州和尚对推动美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六、国际佛教组织与泰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许多佛教国家纷纷独立,传统的佛教和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国际性的佛教组织开始正式成立。上个世纪60年代,东方宗教文化在欧美迅速传播,佛教在欧美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经过70年代的冷战时期,到了80年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各佛教国家和组织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佛教徒之间增强了团结。尽管各个组织的背景不同,参与的国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要求和平,实现缓和的愿望,佛教徒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团结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对推动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许多国际佛教组织中,都能看到泰州和尚的身影,有的组织中的主要领袖人物就是泰州和尚,或者与泰州具有这样那样因缘的和尚。国际佛教组织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有的就是发生在泰州和尚之间。1950年5月25日, 29个国家129名佛教僧人和学者在科伦坡集会,成立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世佛联有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就与泰州和尚有着直接关系。泰州和尚成一长老曾说,1986年11月26日至12月2日,第15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召开。当时海峡两岸之间尚未交通,相隔近四十年,双方仍处于对峙之中。当时台湾方面是由时任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台湾中国宗教徒协会会长的成一长老率团,大陆方面是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第十世班禅大师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率团。两岸佛教领袖在隔绝了近四十载后于异国相聚,彼此间心情都非同一般。会议期间,成一长老与班禅大师和赵朴初老居士的交流首开了两岸佛教高层人士交往的先河。交流的话题是从泰州说起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州光孝寺住持常惺法师担任了中国佛教会秘书长,当时赵朴初在东吴大学刚毕业,即担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也曾得到泰州和尚的恩惠,加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成一长老在上海曾与朴老相识,所以,第一次的交流之间,成一长老即请赵朴老帮助恢复祖庭泰州光孝寺,朴老欣然答允。后来,双方之间交流就趋于正常。1988年后,成一长老来大陆,多次拜望了赵朴老。世界佛教僧伽会是目前国际佛教组织当中唯一的世界性佛教僧伽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阐扬佛教教义,加强僧伽之间、居士与僧伽之间的和睦关系,通过僧伽维护世界自由与和平,促进全世界的佛教发展,为共同建立一个自由与幸福的世界而做出贡献。1966年5月,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台湾、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新加坡、泰国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僧伽代表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召开第一届世界佛教僧伽大会。1981年第三次大会推选泰州和尚悟一法师为秘书长,该会从此就与泰州之间有了直接因缘。


悟一法师1922年生于泰州,12岁于本邑净业庵礼了因、了如二师披剃出家,19岁于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1944年毕业于焦山佛学院,并至香港新亚书院修学。法师早年志业清敏,含章秀发,博晓经藏,兼几外学,曾先后亲灸太虚、志开、法舫、虚云、印顺诸大德,又受学于钱穆、唐君毅、梁寒操、曾履川诸学人门下。历任南京栖霞寺、香港鹿野苑、新竹福严精舍习宗门法要监院及台北善导寺住持。法师喜文墨,精佛典,重修持,尤擅梵呗。他的弟子专们在加拿大辟室陈列他精心保存的佛教前辈大师的墨宝和一些文化名人的字迹书画,称为“悟一长老纪念馆”。悟一法师匠心独运地将东方文化传播到加拿大。中国音乐家协会田青先生在为纪念馆所写的文章中这样说道:“悟一长老以不名为名,以不期为期,倾其平生所藏而辟此纪念馆,岂为子子孙孙永享,盖为利益众生耳!”1986年,世界佛教僧伽会在泰国曼谷召开第四次大会,了中长老荣任该会中文秘书长,与英文秘书长伟波拉沙法师共同推动世界僧伽会务。了中长老1932年10月生于泰州,童真出家,受戒于南京古林寺,曾参学中国大陆各大丛林,先后入家乡泰州光孝佛学院、南京栖霞佛学院、上海静安佛学院,研习佛法。1949年去台湾,亲近一代高僧慈航老法师。1961年了中长老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立正大学,获硕士学位,并修完博士课程,后回台湾任太虚佛学院教务主任。1967年任法藏佛学院院长。自1977年起,了中长老就担任台湾中国佛教会秘书长,前后达15年之久。任职期间完成了会籍的整理,会务的整顿,并建立了健全的制度。1987年受聘为台北市首刹善导寺住持。自1988年起,开始创办玄奘大学,该校已於1998年立案招生,任董事长。从1986年起,了中长老担任世界佛教僧伽会秘书长后,至今近20年间一直领导该国佛教组织。他先任秘书长,多年后任常务副会长,2000年在台北召开的世界佛教僧伽会第七次大会上,又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会长,被誉为“世僧之尊”。在世界佛教僧伽会这个国际佛教组织中,还有一批与泰州有直接因缘的和尚在不同时期担任该组织的副会长,如新加坡隆根、马来西亚竺摩、澳洲法宗、美国浩霖、菲律宾自立、香港超尘、台湾成一、悟一等,他们尽管代表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都与泰州有直接的因缘。目前在世界佛教僧伽会中,了中长老任会长,菲律宾自立、美国浩霖任副会长。该组织还专门设立了长老会,泰州和尚台湾成一、悟一、香港超尘、新加坡隆根、澳洲法宗、马来西亚竺摩都立其中。由此可见泰州和尚在国际佛教组织,还有世界宗教徒协会、世界华僧会等组织中所处的显赫地位。通过多年来对当今泰州在海外佛教领袖的接触和研究,笔者深深感到,泰州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是佛教文化得以孕育、发展和发扬的深厚土壤。从泰州走出去的高僧大德,无不注重以德兴佛、律己为人,化育一方。他们以包容并蓄的坦荡胸怀,不懈进取的求索精神,还有一般人所达不到的那种磁性亲和力,确立了泰州和尚在当今海外华人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原标题:当代海外华人佛教与泰州



上一篇:腾讯众创空间(哈尔滨)运营机构被授予”哈尔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称号
下一篇:请问白帽子是什么级别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discuzaddons@vip.qq.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按照公告处理!!!
  • 联系QQ客服
  • 添加微信客服

联系DZ插件网微信客服|最近更新|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Z插件网! ( 鄂ICP备20010621号-1 )|网站地图 知道创宇云防御

您的IP:18.223.162.189,GMT+8, 2025-2-22 02:14 , Processed in 0.180907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