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四年前,我们跟服务团队一起出去就是跪客户。这两年其实没有了,更多是在跟客户聊产品价值,怎么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云这样一个场景,客户的产品是千奇百怪的,做云其实是对研发要求最高的一个行业。根据对客户痛点的一些了解,我们说为什么不能再多做一点点?” “国外的稳定的数据库,从 80 年代开始就比较成熟了。你一个新东西,要去替换人家运行了几十年很稳定的东西,人家第一反应是你行不行?” 数据库技术发展了 70 年,国产数据库追了 50 年。IT 从业者应该都比较清楚,国内企业客户对国产数据库的态度转变,往往是乍听之下的嗤之以鼻——国产?在尝试使用时却被性能、稳定性、售后支持伤到后发出一声叹息——国产…… 企业客户的选型决策往往具备强依赖性,就像程序员常说代码能跑就不要动,企业客户对迁移成本的顾虑往往决定了其不会去轻易尝试核心组件的变更,尤其是数据库: “原位替换,平滑迁移……功能不受损,服务不降级,生产安全有保证,高可用能力有提升”。 对于国产数据库而言,从来没有所谓的“应许之地”,有的是从底层原理倔强啃下的技术能力,是对客户需求极致突破的持续折腾,是在云原生时代的坚韧求索,是在新技术方向前的特立独行,是对数据库技术、国产追求的满腔热血,和一群背后默默舔舐自己伤口、厚积薄发的数据库人。 数据库忠实地记录着互联网里的每一次写入,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然而数据库背后的那群人,那些团队,却很少被聚光灯所请到台前——颇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浪漫。 腾讯云数据库是中国数据库行业筚路蓝缕发展中的一个典型,它经历过蛰伏,遭到过失败,有过数年的坚守,最终迎来了盛开——恰似国产数据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里有 6 个关于腾讯云数据库的团队故事分享给各位,愿大家都能从中获取一些启发与力量,做 IT,确实太苦了,也太酷了。 腾讯云数据库TDSQL:打下“稳定”的标签数据库作为ToB 软件产品,质量是生命线。对稳定的极致追求,再高都不为过。而作为后来者的国产数据库,要想完成对已经稳定运行了几十年的国外数据库的替换,稳定性要求更是重中之重。 TDSQL 国产团队在做的事情,就像开着飞机换引擎,替换过程与运行过程是叠加态,稍有不慎,一个故障就可能导致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受到致命打击。 “TDSQL是一款真正能够上到金融核心业务的产品,它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快,一个是稳。我们目标很简单——兜住整个TDSQL数据库质量的底线。通过技术工程的能力,能真正把我们的质量给cover住。快是后面无数个0,但是稳是前面的1。” 腾讯云云原生数据库:坚韧应对前行之路 2019年,腾讯云推出了云原生数据库,2020 年实现了国内首创的 Serverless 数据库,引领了国内云厂商的跟随与探索。Serverless 的原生架构能够实现自弹性自伸缩,不需要去人维护,对于用户的感知就是他能够释放他的双手。但在实现前台傻瓜式的操作逻辑之前,后台的技术攻坚难度却比想象中更大。 行业首创,代表没有作业可抄,摆在面前的每一条路可能都是弯路。新产品上线会发现很多 bug,客户业务出现性能抖动,吃饭睡觉都在想如何解决技术问题。产品成熟以后拿去给客户路演,客户听得很认真很崇拜,听完就说不了不了——新东西,不敢尝试。 “我们从事传统的这种主从架构数据库已经很多年了,其实也深知其中的一些缺点。有机会去做一款能够彻底解决眼下问题的全新架构的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是否反过来甚至引领某一些方向的一个迭代?或者说在能够改变数据库软件的方向上再去多往前走一步?对于我们搞数据库的产品来说,它其实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演进。” 腾讯云数据库 MongoDB:倔强飞过迷茫的海 在国内,MongoDB 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态。绝大部分放弃 MongoDB 的企业,往往都是因为招不到专业的维护人员。同样的问题也出在技术层面,国内对 MongoDB 的应用也刚开始,而 MongoDB 的源码有上百万行,每个细节的小问题都可能要啃干净源码才能掌握解决。 从一开始的迷茫,团队找不到发力的方向,客户技术选型放弃 Mongo 转用 MySQL 等等……如果没有倔强的坚守,去啃下晦涩的底层源码,去提升产品的功能体验,去解决客户的维护难题,或许故事又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希望要做到世界级的,能够让用户一键无缝地使用MongoDB,同时也不用担忧数据丢失,服务中断,能够提供很多便利的企业级功能,保证数据安全,保证使用和运营上的便捷和效率性。我们算前期的探索者,最终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也分享给社区,让更多的人知道MongoDB它的一些核心的实现原理。” 腾讯云数据库 Redis:折腾在对极致的追求中 Redis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NoSQL数据库之一,凭借着极高的吞吐、极低的响应延迟和丰富的功能特性,成为企业在缓存场景中的首选方案。但在突发、热点访问及异地多活场景下,原生Redis方案会出现主从复制延迟、数据同步不连续、多地写入等问题,无法解决海量数据在规模、成本、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这样的技术挑战,往往源自于国内堪称变态的业务数据量级。腾讯云 Redis 早期服务于腾讯的内部业务,也正是在腾讯这种海量服务的锤炼下,孵化了腾讯云 Redis 产品。 “最开始我们的定位做业界一流的性能,所以它的起点会要求非常高。我们的底色其实是工匠精神,真的是从技术角度一个一个去啃,哪怕是最小的优化,我们也会花很大精力去做。不对自己狠一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行百里者半九十,数据库前方的路还很长,我们不怕折腾,我们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腾讯云时序数据库 CTSDB:特立独行走少有人走的路 时序数据库是NoSQL的子类下,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种专门为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而优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说,互联网上大部分数据其实都跟时间相关,这也导致了时序数据库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而且背后的数据量级非常咋舌。 时序数据库,既要能够承载每天万亿数据点高并发写入的能力,又要能够承载PB量级的海量时序数据存储,还要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查询。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或NoSQL数据库在处理这些时间序列数据时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因为它们没有针对这类数据的特点进行优化。跟 MongoDB 相类似却又有甚之的,是时序数据库在国内场景下的典型代表凤毛麟角,称得上一句特立独行。 “少有人走的路可能会有孤独,但是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在。我们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特立独行地选择具体的场景去做到极致的优化,为用户提供最极致的体验。如果一直能找到这些突破,就像练级一样。不停地突破自己的某一个level的境界,对人来说是获得感很大的一件事情。” 腾讯云向量数据库:热血上场,与AGI时代赛跑 过去一年间大模型的火爆带来了向量数据库的腾飞,一夜之间国内的客户都开始问有没有向量数据库的产品,如何使用。腾讯2019年就在做向量了,背后的技术储备其实做得比较早。对于向量数据库团队的成员来说,此中的热血澎湃无以言表: 大家很激动,觉得向量数据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下一代数据库,能直接跟AI对话的这么一个东西。 以后大模型就是CPU。向量数据库是内存和存储,我们的语言就是鼠标和键盘。 技术储备做得早,距离封装成产品对外提供服务还有不小的距离。 “向量数据库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最大的挑战是现在没有标准,我们要做出标准来。我们和中国信通院一起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向量数据库的标准,我们也是全国首家完成技术标准测试的团队。别人都告诉你不可能,然后仍然要去做它,把它给做起来,做成今天这样的一个规模,我相信热爱可抵万难。” 写在最后 在国内的技术环境里,对国内技术做到世界顶级的愿望是一种朴素的追求,大家对此都理所当然,没做到就是没做好。然而这其中的技术挑战有多难,或许也只有亲历者才能略知一二。从底层自研的国产数据库,基于开源数据库的极限优化版,都是中国数据库人的解题思路。 腾讯云数据库的 6 个团队故事,在中国很多的核心技术场景中,都在时刻发生着。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上一篇:腾讯云数据库,双料第一 下一篇:腾讯云数据库城市行 • 上海站火热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