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这是猫小默第137篇文章 自从《梁宁∙产品思维30讲》在得到APP上线以来,我不只一次看到非产品人推荐这门课程。 于是忍不住发出疑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真的吗?”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特地购买了课程,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终于得出答案。 “嗯,是真的。” 1 产品经理为什么火了? 2008年,第一代Iphone问世,流量开始从PC端流入移动端;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经过3-4年的探索期,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 用户的大规模迁移,对移动端的产品产生了大量需求。“产品经理”这一职位,也乘着互联网之风飞了起来。 一方面,它作为新兴职业,缺乏成熟的教育培训体系,人才空缺;另一方面,它又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岗位,人才紧缺。 在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钱多、门槛低、职业发展宽泛”成为了“产品经理”的三大特色。 因此,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传统行业工作者,甚至是互联网其他岗位的职员都纷纷投入它的怀抱。 在当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此言不虚。 但是,到了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数突破9.26亿,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经联网,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户迁移基本完成,产品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此基础上,美团点评CEO王兴提出了“互联网正式进入了下半场”的观点。 在互联网上半场,只要做出一款产品,就会有人买单;下半场,产品必须做到极致,甚至倚靠更多的新科技,才有可能在激烈地竞争中存活下来。 当年梦想着通过双手来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在残酷的现实中节节败退。 这时他才意识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的“人人”,指的不是自己,而是用户。 2 为什么要学产品能力? 用户接触到的产品越多,就会变得挑剔。产品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猫眼CEO郑志昊甚至提出,“产品已’死’,产业方兴。”产品思维走到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苏杰,就在书中写到:
还有今天我要介绍的《产品思维30讲》的课程,主讲人梁宁在第一课就提出:
从2008年到今天,10年时间,优秀的产品经理们总结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产品底层思维模式,它们的应用范围,早就不局限于“产品经理”这一职业本身。 在我看来,产品能力是指对价值的创造和交付能力。 如果把自己当作一款产品,创造价值,就是学会了解、接纳和改变自己;交付价值,就是学会了解、接纳和影响他人。 3 怎样建立产品思维? 既然产品能力那么重要,那我们要怎样建立产品思维,才把这些能力切实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在课程中,梁宁老师给出了形象的比喻。
课程的主要内容,则从五大模块切入,帮助我们系统地建立产品思维:
因为没有从事互联网行业,对我来说,课程中较为实用的部分是“同理心”,“机会判断”和“用户体验”这三大模块。 1.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 人类天生拥有的是自我视角,即便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共情,但是要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掌握了同理心,就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快地达成共识,更高效地完成协作。 2.机会判断,课程中提到的重要概念“点线面体”。 梁宁老师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一对双胞胎,毕业后一个加入腾讯,一个加入报社。七年以后,两者经济情况相差甚远。” 选择职业,是“点”,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就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发展,一个在衰败。 毫不夸张地说,对“点线面体”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你会成为富人还是穷人。 3.用户体验,梁宁老师把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 这些分层,同时也代表着每一个人由表及里的划分。最里面的“存在层”,是指你会对什么事情感到愉悦,又对什么事情感到痛苦。
回顾整个课程,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竟然占了大部分。其中还有很多精华,值得慢慢学习和消化。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产品 ”,查看课程笔记。 最后,用梁宁老师的原话作为结尾: “愿你向这个世界交付你的价值,并且获得回报。” >>>>参考文章: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自序马海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王兴谈“互联网下半场”的三个方向:上天、入地、全球化 猫眼CEO郑志昊:产品思维已死,产业方兴 阿拓: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说产品经理很尴尬? 上一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那你知道产品经理都做些什么吗? 下一篇:web前端程序员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