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的理想国丨用文字改变时代 政治·社会丨城市·建筑丨文化·文学丨教育·成长丨旅行·游记
前不久,针对当代青年“丧”的问题,我们的最高官媒在《加了精神鸦片的“丧茶”喝不得》一文中明确指出,年轻人群中流行的“丧”文化有毒,吸不得。 文中除了惯用的传统美德、文化侵略、核心价值观等等经典论据外,还巧妙地借大热的科幻作品《三体》引证:“面对外族入侵的威慑,人类曾集体恐惧、无望,陷入‘大低谷’时代停滞不前,最终还是现实主义占据了理性制高点,带领人类从近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光芒。”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毕竟《三体》的结局是整个宇宙整个世界都毁灭了啊!也就是说,这种垂死之前的“希望之光”,大概也就相当于给深陷泥沼之中的人撑了根筷子吧! 后来我读到鲁迅的《野草》,“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那是在1925年,适值“五四”退潮,《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鲁迅先生“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 百年间,时代变了,我们也变了。 从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到建设时期的“新人”,再到文革中的“急先锋”,在“大时代”的格局中,整个社会关注同个主题。所有个体的命运背后,始终有着一个宏大的“国家叙事”。以青年为主体的人们,承担着进步和复兴的使命,共同为着一个宏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曾经的“时代青年”,肩负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沉重使命,筚路蓝缕,艰辛创业。时代赐予他们社会历史的纵深感、宏观时代的紧迫感和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他们能够从理想与现实之间,在社会与个人之间,找到一些确定不移的支撑点,构筑起信仰、信念和希望。 而当代的我们,消极、悲观、老态龙钟,“丧”文化盛行。这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现实难题有关,也是因为年轻人很难找到历史与个人生活之间有效的关联。如今的我们是“大历史的孤儿”,在社会发展历程、国家民族叙事中难以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虽然拥有更自由的自我,但也只能以物喜、以己悲,很难从大环境中获取任何慰藉。 当进入平稳发展期,“轰轰烈烈”的时代主题不复存在。于是,青年与宏观时代慢慢解绑,与社会历史渐渐脱钩。在当下这个“小时代”的场景中,人们更加重视关涉个人及周遭的话题。当历史文化包袱被卸荷,对公共事务的热情被冷却,对历史远景的关注被淡忘,年轻人们似乎就可以更轻松自在地做自己了。 在物质主义大盛的今天,青年沉浸于消费的快感中,张扬着自我主张。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社会和现实的不满也能够暂时性地消解。然而,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消费和“丧”,无非是他们排解现实压力的两种形式罢了。 已是华灯初上。 窗外,世界被灯光和酒精浸泡; 时代洪流汹涌,人群川流不息, 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 在城市中相爱相杀。 拼搏的你我,漂泊如浮萍。 这大概是几千万在北上广“假装生活”的年轻人生活的写照吧。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也不乏理想,渴望成功。可在现实中,他们在城市中寄居,就是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存在。 阶层流动凝滞,投机主义日盛,工资和房价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这一切现实的重压,就如同一位强壮的大力士,朝向他们的脑瓜一通暴击。 于是,他们只好蜷缩在在小小的蚁穴之中,仰望宇宙星空的浩大和一己之身的渺小。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的他们,也只好在种种现实困顿中,沮丧、消极、悲观,甚至老态龙钟,提前进入“中年危机”。 我们来举一个邻国日本的例子。社会学家三浦展的《下流社会》中描述当代日本年轻人没有干劲,工作意愿、学习意愿和消费意愿全都迅速下滑,好像对人生都失去了热情。而这一切和日本就业体系的剧变不无关系。曾经,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是铁饭碗,只要你在大企业做正式员工,终将获得能让你活得有尊严的回报,踏进中产的大门。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失业率大幅增加,终身雇佣制正在慢慢瓦解。这就导致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愈发悲观,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心态越来越普遍。 这现象恐怕不只适用于日本吧? 最富该有朝气的一群人,却似乎最消极颓唐。恐怕病根还在社会大环境,可官媒现在却让年轻人吃药啊!你说这病能好吗? 更何况,在丛林法则盛行的社会中,年轻人永远被最先盯上的小羔羊。老天打打喷嚏,官府捣捣乱,足以给这些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的人们的生活中掀起一波波惊涛骇浪。 在艰难地安身立命的同时,他们总是需要对抗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对抗这个看似与他们没多少直接关系却实际上在背后主宰他们的文化包袱和社会法则。 “丧”,大概就是他们在现实重压中找到的喘息空间,聊以自嘲和调解。总是被生活蹂躏,偶尔挑挑侃,消极一下,这情绪再正常不过。我们不过是在生活的大机器上一个个偶尔抱怨的螺丝钉而已。至少大多数人没要走上“报复社会”的不归路,就算是“丧”完了也还要摆出个更大的笑脸继续跟生活去顽强拼搏。这有什么不妥吗? 在时代的大博弈中,你我都是微不足道的一枚棋子。社会的急速发展正是由千千万万人的不辞辛劳所换来的。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在努力奋斗,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出探寻城市未来的努力。 而城市又是双面的,川流不息的人潮背后是无处可依的个体。在灯火通明、昼夜难分的时光中,生活节奏持续加快,个人生活被不断挤压。人们选择走入城市改变命运,最终会被仰望还是被遗忘却是未知。生活不易是多数人共同的命题,在片刻的吐槽和埋怨后,更多人选择继续前行,毕竟希望还是主旋律。 正如大概一年前的一条新闻触发我的思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首富牟其中刑满释放。他年轻时候写下“中国向何处去”的长文,引发巨大关注。 可如今,此类宏大叙事,已经很难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激起共鸣。倒是“中国房价向何处去”这样的现实问题才更牵动我们的心。 这个时代,底层出局,权贵自娱,渴望改造命运的每个人都做着一个中产大梦。他们在狭窄的上升通道中摸爬滚打,为着餐食、衣着、教育、医疗、住房这样或大或小的生活坑洞去日复一日地填土。他们都是滔滔时光中呼啸而过的赶路者。 “一个人住在这城市,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精疲力尽。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梦醒后,还是依然奔波在风雨的街头。” 我们,都怀着一个生活的梦想,在五彩斑斓的城市之中摸爬滚打。 只要一直在向前,有时候“丧”一些,又何妨呢?
「元一」丨思辨 论道 评论 语丝 行道于邦 自在有道 大道乾元 一以贯之 版权所有丨 ID: yuanyiyuanyi123 电子邮箱丨dxy1994@vip.qq.com 转载 请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欢迎 转发 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上期 欢迎在 留言区 发表评论 近 期 你在找元一吗?元一也在找你啊!互联网正在颠覆城市我们的十年丨史地协会:2007-2017 潜流:黑色幽默与细思极恐读懂中国第一季丨城墙、房价和雄安新区↓查看上期 你在找元一吗?元一也在找你啊! 上一篇:传统武术高手谈打架 下一篇:50-1000元丨【脚本之家】公众号招募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