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唐高僧传》丨释道信
(三)习禅
蕲州双峰山释道信
【译文】
释道信,俗姓司马,祖籍不详。七岁时曾投一师,因戒行不纯,道信屡加劝谏,但均无效果,道信遂暗地自行斋戒,前后有五年时间,其师竟不知道。后来有二个僧人,不知从何处来,来到舒州(今山东滕县)皖公山(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静修禅业,道信闻而前往参访,遂蒙二禅师授予禅法。后依此二禅师四处游学,前后达十年时间。后来其师要去罗浮山,不许道信相随,但于后住,必大宏益。其时国访贤良,准许俗人出家,因此道信前往吉州寺。该寺附近有一城池曾遭贼人围困达七十余日,城中缺乏饮用水,人皆困弊。道信从入城之后,城中又冒出了泉水,刺史十分感激,叩头致谢,并问:“贼何时能退?”道信说:“但念般若。”刺史就令全城的人同声念诵般若。其时城外之贼人但见城之四周出现了许多勇士,威猛无比。群贼想见刺史谈判,城中即回答:“想见大人者,可以自己进城。”众贼一听,纷纷逃离。城既解围,道信便想前去衡阳南岳,路过江州(今江西南昌)时,道俗挽留他至庐山大林寺止住,从上次盗贼围城后至今,又经十年。后来,受蕲州(今湖北蕲州镇西北)道俗延请,遂王江北之黄梅县。他依山而行,见有一双峰山,有好泉石,即在此止住。刚住下来那天晚上,有猛兽环绕其身边,道信为之授戒。授过戒后,令牠们自去。
道信自到此山以来,前后三十多年,诸州学士,不远万里,前来参访、问道;刺史崔义玄,慕名前来礼敬。临终时对弟子弘忍说:“可为我造塔,我不久将入寂。”又催他赶快造成。临入灭时,又问弘忍:“到中午了没?”弘忍答道:“已快到中午了。”众人又请示:“和尚可有遗嘱?”他说:“生来就付嘱不少。”此语才说完,就奄然而逝。其时山中五百余人,以及诸州道俗,忽然见方圆三里之内的天昏地暗,树叶发白,房寺旁边之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萎。其时即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闰九月四日,世寿七十二。至永徽三年,其弟子弘忍等,开其墓塔,见他端坐如旧,即移住本处,于今尚存。
【原典】释道信,姓司马,未详何人。初七岁时,经事一师。戒行不纯,信每陈谏,以不见从,密怀斋检。经于五载,而师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①皖公山②,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宏益。国访贤良,许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贼围城七十余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从外入,井水还复,刺史叩头:“贼何时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时合声,须臾外贼见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绝伦。思欲得见刺史,告曰:“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羣贼即散。既见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州③,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虽经贼盗,又经十年。蕲州④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依然山行。遂见双峰有好泉石,即住终志。当夜大有猛兽来绕,并为授归戒,授已令去。自入山来三十余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闻而就礼。临终语弟子宏忍:“可为吾造塔,命将不久。”又催急成。又问:“中未?”荅:“欲至中。”众人曰:“和尚可不付嘱耶?”曰:“生来付嘱不少。”此语纔了,奄尔便绝。于时山中五百余人,并诸州道俗,忽见天地闇冥,绕住三里。树木叶白,房侧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即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宏忍⑤等,至塔开看,端坐如旧。即移往本处,于今若存 。【注释】①舒州:今山东滕县。②(左山右完)公山:又名潜山,位于今安徽潜县西北。③江州:今江西南昌。④蕲州:今湖北蕲州镇西北。⑤宏忍:《大正藏》第五十册.页六○六中作“弘”。
· 相关阅读 ·
《竹窗随笔》白话解
禅诗欣赏六百篇《百喻经》故事漫话《了凡四训》
往期回顾Wang Qi Hui Gu·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伦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