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扎根大地、躬身实践——文化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稳步推进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坚定信念、锤炼品格,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文化传播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持续扎实、深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立项成果显著。文化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参与人数共计221人,立项团队共22支,与去年暑期社会实践相比增加3支团队,增长率17%,总参与人数增加54人,增长率达32%。其中普通立项团队13支,校级专项团队9支,其中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活动团队4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新时代成就变化”专项实践活动团队2支,“投身社区服务,传递公益力量”专项实践活动、学科特色及其他重点社会实践专项、走访企业和校友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各1支。学院各立项团队实践选题内容涵盖支农支教、乡村振兴、社区活动、文化传承、调研考察、志愿服务等各方面,涵盖面广、针对性强。
积极动员参与,扎实开展培训
文化传播学院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第一时间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为增强暑期社会实践实效,动员同学们积极投身于暑期社会实践中,6月4日,文化传播学院举办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暨动员会,明确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并进行相关指导。宣讲会涵盖社会实践基本概述、优秀团队经验分享、2023年度政策解读、实践相关问题答疑四方面,并邀请优秀社会实践队长进行了经验分享,提供了推进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思路;7月6日,文化传播学院举办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宣讲会,宣讲会强调了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注意事宜,邀请文化传播学院团委负责人许广义、学院辅导员高雨桐为同学们开展安全培训工作。社会实践部组织实践团队进行每日健康打卡,积极落实学院安全工作机制。多管齐下并协悉心指导,多措并举助力顺利立项,两次宣讲会的召开为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承志愿精神,诠释奉献之美
为深化志愿精神,践行服务理念,文化传播学院众多团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爱的三角支教团统筹陕西安康石泉、山东日照东港、安徽滁州明光三地线下实践地,围绕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素质培养展开课程设计,开设国学素养、心理教育、美术手工、地方文化等课程,同时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发现自我、表达自我,与孩子们单独或群体开展谈话,为孩子们建档立卡并进行针对性家访。团队注重与其他实践团队交流,同时与河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济宁医学院等高校实践团队展开合作,最终顺利开展结课汇演,展现支教成果,并与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等多地区建立实践基地,以期实现长效发展。
图为爱的三角支教团日照分队开课仪式
图为爱的三角支教团日照分队课堂表现
图为爱的三角支教团陕西分队结课汇演
除了关注孩子们的教育与成长,另有其他调研团队将目光转向中青年与老年群体。余生皆假期实践团队聚焦于“社会时钟视角下青年群体的劳动异化”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时钟视角下青年群体的劳动异化现象;失独不孤,“医”路守护实践团队关注失独老人的社区养老、就医陪护等问题,展现团队人文关怀与奉献精神。
图为余生皆假期调研团访谈
图为失独不孤,
“医”路守护团队访谈
传承中华文化,延续民族血脉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中华文化的宝贵价值,文化传播学院实践团队探寻文化脉络,为文化赋能。“寻根问祖”黄河源调研团实地走访成吉思汗陵、三孔三孟等标志性文化景观景点,对蒙古文化、孔孟典故进行活态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补充,以重点展示黄河祭祀文化的文化认同地位及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泉心泉意团队走访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调研相关金融史,将金融史与红色党史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古币与书法、字画的交叉研究,共同探讨古币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对外宣传与跨文化传播;遗脉相承团队通过参观威海市非遗保护中心馆等地,调研乡村民俗文化特点,以探索其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万物成诗团队致力古诗词文化传播,从多种视角探究如何最大化革除网络场域中的文化壁垒,使典雅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戏”水长流调研团为深入了解现今我国戏剧产业发展现状,探究戏剧陷入困境的嬗变原因,积极为戏剧推广发展建言献策,并在支教过程中普及戏剧知识,宣传戏剧文化;崇声调研团调研洞庭渔歌发展困境,深入了解了岳阳有声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中遇到的问题,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做出贡献;知祀达礼调研团深入了解了调研地的丧葬文化内涵,溯源祭祀殡葬的历史,进一步了解相关礼仪知识,并深入分析祭祀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图为黄河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黄河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遗脉相承团队实地调研
图为万物成诗团队实践
图为“戏”水长流团队授课宣讲
图为崇声调研团实地参观
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
追寻红色基因,活化红色文化。沂蒙红源调研团先后到达沂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实地感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同时前往垛庄镇中心学校、兰陵县文化与旅游局,探索新时代沂蒙精神如何融入文旅教育事业,就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红色基因进行讨论;“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调研团以“三花”作品为例,以“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为脉络,通过重新研读“三花”著作,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历史发展中“三花”精神的“变”与“不变”,致力于讲好革命故事。
图为“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沂蒙红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沂蒙红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匠心报国团队聚焦乡村工匠面临的问题,从培育路径、培育体系、人才培养、人才回流、乡村工匠等多方面展开调研;“参”入民心调研团针对西洋参推动乡村振兴的问题展开调研,同时就村民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进行了问卷调查;望乡烟火团队着重从餐饮业、服装业和批发零售业三大行业调研其行业特性及发展困境;“腔圆字正,四海同音”调研团调研不同地区普通话推广的程度,尤其是部分乡村地区文化脱贫程度,并给予普通话普及与宣传上的文化帮助,走进乡村、乡镇学校,进行普通话标准音的下乡普及;将田野调查中获取的大量语料样本应用到网页纠音系统中,既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对实践调研成果进行完善,也致力于在不断丰富系统内容、完善语料资源建设的路上帮助更多提高普通话标准需求的人们,发出更标准的、字正腔圆的中国声音。
图为匠心报国团队实地参观
图为望乡烟火团队实地调研
明媚青春底色,肩负青年担当
文化传播学院始终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其中劳育贯穿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坚持在实践中立德,在劳动中育人。在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文化传播学院号召全体同学积极投身于实践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多支实践队伍与其他高校实践团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同时与各相关单位对接,也得到中国青年报、搜狐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此外,文化传播学院爱的三角支教团、“参”入民心实践调研团、匠心报国团队、山长水清调研团入围“调研山东”——2023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彰显了文传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扎根基层、躬身实践的青春色彩。
展风采文传学子树新风,躬实践文传团队开新途。2023年,文化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心出发,众多文传学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求新启智,共践真知。下一阶段文化传播学院将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政策传达等工作,持续关注学院各团队实践情况,落实暑期实践安全管理工作,为学院开展高质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编辑|原羽函
学院审稿|高雨桐
责任编辑|谈殷 赵昕茹
积极动员参与,扎实开展培训
文化传播学院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第一时间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为增强暑期社会实践实效,动员同学们积极投身于暑期社会实践中,6月4日,文化传播学院举办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宣讲会暨动员会,明确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并进行相关指导。宣讲会涵盖社会实践基本概述、优秀团队经验分享、2023年度政策解读、实践相关问题答疑四方面,并邀请优秀社会实践队长进行了经验分享,提供了推进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思路;7月6日,文化传播学院举办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宣讲会,宣讲会强调了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注意事宜,邀请文化传播学院团委负责人许广义、学院辅导员高雨桐为同学们开展安全培训工作。社会实践部组织实践团队进行每日健康打卡,积极落实学院安全工作机制。多管齐下并协悉心指导,多措并举助力顺利立项,两次宣讲会的召开为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承志愿精神,诠释奉献之美
为深化志愿精神,践行服务理念,文化传播学院众多团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爱的三角支教团统筹陕西安康石泉、山东日照东港、安徽滁州明光三地线下实践地,围绕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素质培养展开课程设计,开设国学素养、心理教育、美术手工、地方文化等课程,同时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发现自我、表达自我,与孩子们单独或群体开展谈话,为孩子们建档立卡并进行针对性家访。团队注重与其他实践团队交流,同时与河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济宁医学院等高校实践团队展开合作,最终顺利开展结课汇演,展现支教成果,并与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等多地区建立实践基地,以期实现长效发展。
图为爱的三角支教团日照分队开课仪式
图为爱的三角支教团日照分队课堂表现
图为爱的三角支教团陕西分队结课汇演
除了关注孩子们的教育与成长,另有其他调研团队将目光转向中青年与老年群体。余生皆假期实践团队聚焦于“社会时钟视角下青年群体的劳动异化”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时钟视角下青年群体的劳动异化现象;失独不孤,“医”路守护实践团队关注失独老人的社区养老、就医陪护等问题,展现团队人文关怀与奉献精神。
图为余生皆假期调研团访谈
图为失独不孤,
“医”路守护团队访谈
传承中华文化,延续民族血脉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中华文化的宝贵价值,文化传播学院实践团队探寻文化脉络,为文化赋能。“寻根问祖”黄河源调研团实地走访成吉思汗陵、三孔三孟等标志性文化景观景点,对蒙古文化、孔孟典故进行活态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补充,以重点展示黄河祭祀文化的文化认同地位及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泉心泉意团队走访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调研相关金融史,将金融史与红色党史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古币与书法、字画的交叉研究,共同探讨古币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对外宣传与跨文化传播;遗脉相承团队通过参观威海市非遗保护中心馆等地,调研乡村民俗文化特点,以探索其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万物成诗团队致力古诗词文化传播,从多种视角探究如何最大化革除网络场域中的文化壁垒,使典雅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戏”水长流调研团为深入了解现今我国戏剧产业发展现状,探究戏剧陷入困境的嬗变原因,积极为戏剧推广发展建言献策,并在支教过程中普及戏剧知识,宣传戏剧文化;崇声调研团调研洞庭渔歌发展困境,深入了解了岳阳有声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中遇到的问题,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做出贡献;知祀达礼调研团深入了解了调研地的丧葬文化内涵,溯源祭祀殡葬的历史,进一步了解相关礼仪知识,并深入分析祭祀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图为黄河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黄河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遗脉相承团队实地调研
图为万物成诗团队实践
图为“戏”水长流团队授课宣讲
图为崇声调研团实地参观
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
追寻红色基因,活化红色文化。沂蒙红源调研团先后到达沂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实地感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同时前往垛庄镇中心学校、兰陵县文化与旅游局,探索新时代沂蒙精神如何融入文旅教育事业,就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红色基因进行讨论;“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调研团以“三花”作品为例,以“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为脉络,通过重新研读“三花”著作,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历史发展中“三花”精神的“变”与“不变”,致力于讲好革命故事。
图为“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沂蒙红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图为沂蒙红源调研团实地调研
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匠心报国团队聚焦乡村工匠面临的问题,从培育路径、培育体系、人才培养、人才回流、乡村工匠等多方面展开调研;“参”入民心调研团针对西洋参推动乡村振兴的问题展开调研,同时就村民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进行了问卷调查;望乡烟火团队着重从餐饮业、服装业和批发零售业三大行业调研其行业特性及发展困境;“腔圆字正,四海同音”调研团调研不同地区普通话推广的程度,尤其是部分乡村地区文化脱贫程度,并给予普通话普及与宣传上的文化帮助,走进乡村、乡镇学校,进行普通话标准音的下乡普及;将田野调查中获取的大量语料样本应用到网页纠音系统中,既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对实践调研成果进行完善,也致力于在不断丰富系统内容、完善语料资源建设的路上帮助更多提高普通话标准需求的人们,发出更标准的、字正腔圆的中国声音。
图为匠心报国团队实地参观
图为望乡烟火团队实地调研
明媚青春底色,肩负青年担当
文化传播学院始终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其中劳育贯穿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坚持在实践中立德,在劳动中育人。在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文化传播学院号召全体同学积极投身于实践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多支实践队伍与其他高校实践团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同时与各相关单位对接,也得到中国青年报、搜狐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此外,文化传播学院爱的三角支教团、“参”入民心实践调研团、匠心报国团队、山长水清调研团入围“调研山东”——2023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彰显了文传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扎根基层、躬身实践的青春色彩。
展风采文传学子树新风,躬实践文传团队开新途。2023年,文化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心出发,众多文传学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求新启智,共践真知。下一阶段文化传播学院将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政策传达等工作,持续关注学院各团队实践情况,落实暑期实践安全管理工作,为学院开展高质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编辑|原羽函
学院审稿|高雨桐
责任编辑|谈殷 赵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