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子
白帽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潍坊女性中曾广泛流行的一种白色的无檐儿布帽,开始是在较年轻女性中流行的一种时尚行头,后期向中、老年妇女中普及并似乎更受老年 ( 那时“老人”的概念也就五、六十岁吧 ) 妇女青睐。
白帽子其一,是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帽。她们上班时穿上白大褂,戴上白色的工作帽,白帽外边露出的乌发,看头发刘海儿下边是白皙的皮肤与明亮的眸子,自有一番风韵。下了班走在街上,不管是步辇压马路还是去骑着车子兜风“挎老迷”,白大褂是脱了,但白帽子依然戴在头上,招摇过市,就像演员谢了幕尚未退妆,那是一种职业身份的证明,甚至是一种炫耀,“听诊器、方向盘、刨子印儿、售货员”,当年社会上最吃香、最实惠、最令人艳羡向往,甚至找对相的都要挨号挑选的四大工种中,排头一号的可就是白衣天使呀!所以,那时不管什么工作或身份的青年女子,也都喜欢找医院里的亲朋好友熟人关系讨还个白帽子戴戴。
白帽子其二,是纺织女工的工作帽。当年潍坊也是北方有名的纺织城,特别是建国初期青岛支援建设的,以流行青岛口音为厂风的潍坊棉纺厂,国营大单位,女工主打,美女如云。"交东不交西",这句话在潍坊人的本来意思里,是说宜多多交往东边的朋友,又演义出带有某些地域歧视或刻板偏见的俚俗乡风,此处有“胶东”的谐音,潍坊人老是觉得青岛奇洋济南奇土。那煞潍棉也是引领潍坊时尚的大本营,那些女工戴着白帽子出来好不招鲜,张一弄就惹治滴到处是人不是人都待去要个白帽子戴戴就自个觉着奇好看了。
那时的女子好戴着个白帽子,就像青年小伙好戴顶军帽一样,很时尚,很流行,但却不是轻易就能弄到的,那些街道缝纫组、馒头组、包子组、油条组、和面压面条的、菜组打酱油的、火烧铺子打火烧的、站柜台卖东西的、银行拨拉算盘珠的、卖冰棍儿的老婆子也都愿意弄个白帽子戴戴。体现出一种老潍坊城里人日常生活中那种惯有的习俗——洁净、端庄、讲究、四行(方言音Hang航,意与讲究同),也更显得年轻。
后来年轻女子开始流行烫发了,白帽子就成了老年妇女的专用品了。八十年代,电影院、录像厅占去了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偶然有北京、上海的剧团来潍演出古装老戏,热门的就都是老年人了。那晚上在工人剧院唱《锁麟囊》,我以单位职工的身份行个方便,开演后领着几个戏迷进去看戏,前边早都坐满了,只能在后排找座,举目往前望去,眼前是光悠悠一片秃头顶,白花花一片白帽子啊!
出乎所料,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现如今还有戴白帽子的。我好友住在园林式水岸高尚住宅小区,他一楼邻居有个大院子,常看到六十多岁的女主人穿着工作服、戴着白帽子,忙忙碌碌的拾掇她那半亩三分地的菜园子。这霎白帽子早已经不时尚了,但它能防风、固发、遮尘,奇实惠,那大概也是属于一种对年轻时白帽子情结的坚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写留言
往期推荐
1、白毛巾 手巾把儿
2、塑料凉鞋 皮凉鞋
3、呱哒板子呱哒哒
4、绿皮火车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