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dz插件网

奥特曼被吓坏了:两篇小作文接连否认“封口”离职条款,但没人相信他了

镖师
2024/08/17 00:07:06




编译 | 核子可乐、Tina “我不相信他”:负责捍卫人类利益的 OpenAI 团队为何分崩离析。 1 ChatGPT 可以说话,但 OpenAI 员工不能
Ilya Sutskever 与 Jan Leike 上周二宣布将离开 OpenAI。这两位是公司 superalignment“超级对齐”团队的负责人,主要工作就是确保 AI 技术与开发者的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对人类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害。

选择离开的不只有他们。自去年 11 月以来,也就是 OpenAI 董事会试图以“宫斗”方式解雇 Sam Altman 之时,公司里至少 5 名关注 AI 安全的员工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 OpenAI。

这到底在闹哪样?如果大家一直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此事,可能会以为是 OpenAI 悄然取得了巨大技术突破。表情包“Ilya 看见了什么?”认为这位前首席科学家之所以仓惶离场,是因为他看到了令人恐惧的东西——比如可能毁灭人类的 AI 系统。

但真正的答案可能跟对技术的恐惧无关,而仍然出在人的身上——也就是 OpenAI 掌门 Altman。熟悉该公司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关注 AI 安全的稳健派已经彻底对 Altman 失去了信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知情人士表示,“信任崩溃是个逐渐的过程,就如同多米诺骨牌的倒落一样。”

没有多少员工愿意公开讨论这个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 OpenAI 向来会与离职员工签订相当严苛的离职协议,而拒绝签署则意味着放弃补偿权益,有可能损失数百万美元。

OpenAI 离职协议极其严格,禁止他们在余生中批评他们的前雇主,即使承认 NDA 的存在也被视为违反了协议。

离职员工如果拒绝签署该协议,或泄露协议内容,他们将有可能失去在职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已归属期权。对于像 OpenAI 这样的初创公司员工来说,期权收益是一项重要甚至是高于其薪资的补偿形式。因此,用这份收益作为威胁,是让离职员工保持沉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有点讽刺的是,OpenAI 刚宣布了令人兴奋的新产品 ChatGPT 4o,让 ChatGPT 可以像人类一样说话。是的,ChatGPT 可以说话,但 OpenAI 员工必须保持沉默。“封口令”的存在,让 OpenAI 获得了几乎一边倒的批评意见。





风向变了。OpenAI 正处于全民唾弃的边缘。
2 OpenAI 否认三连,但没人相信他们了
鉴于当前舆论哗然的形势,OpenAI 发出了一份声明,强调「我们从未剥夺任何现任或前雇员的应得利益,也不会因对方拒绝签署离职或禁止负面评论的协议而剥夺其利益。」而在询问这是否反映出政策内容有所变更时,OpenAI 的回应是「声明反映了事实」。

昨天下午,Altman 本人在一条推文中承认,OpenAI 公司的离职协议中确有一条关于离职员工「潜在股权撤销」的规定,但表示该公司已经在调整具体内容。





关于近期出现的有关 OpenAI 如何处理权益一事的讨论:

我们从未因对方拒绝签署离职协议(或禁止负面评论协议)而剥夺任何人的应得权益,未来也不会这样做。应得权益就是应得的,无需讨论。

关于我们原有文件中提出的潜在股权撤销规定,尽管我们从未实际实施,但也承认这条内容本就不该存在。这是我的问题,也是我在执掌 OpenAI 以来最尴尬的情况;我确实不知道有这么一条,抱歉。

过去这一个月来,相关团队已经在调整标准离职条款。如果有任何前员工担心旧协议引发问题,都可以与我联系并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再次抱歉。

但还有一位前雇员,他拒绝签署离职协议,为的就是可以自由批评该公司。Daniel Kokotajlo 于 2022 年加入 OpenAI,加入治理团队后一直希望引导公司拥抱安全部署理念,但最终于上个月选择辞职。他说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高达 85% 的家庭净资产。



Kokotajlo 在上周接受采访时表示,“OpenAI 正在训练越来越多的 AI 系统,目标就是最终超越人类智能。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但如果我们不能谨慎行动,那也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OpenAI 曾明确表示希望建立通用人工智能(AGI),这是一种理想系统,能够在诸多领域实现等同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表现。

Kokotajlo 坦言,“我曾充满希望,认为 OpenAI 就是技术发展的灯塔,会以负责任的态度逐步迈向 AGI。但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根本就不可能,我逐渐对 OpenAI 领导层及其处理 AGI 的负责态度失去信任,并最终选择辞职。”

Leike 上周五也在 X 上发帖解释了自己辞去超级对齐团队联合负责人职务的原因,情况与 Kokotajlo 基本相似。他写道,“我一直对公司的核心优先事项设置保留意见,而形势最终发展到了临界点。”

现在,Altman 社交媒体下面,都是大片质疑的声音:“为什么安全要退居次要位置?”“为什么禁止前员工批评 OpenAI?”“理性的人不会信任你。”

Greg Brockman 也不得不出面发表了一条署名为“Sam and Greg”的长推文,表示他们没有放弃安全,并且在“努力减轻风险”。网友们照样不买账,认为这都是废话,一看就是 Altman 的手笔。



外媒对此评论说,这是 Altman 已经被大家的反应“吓坏了”。



3 OpenAI 安全团队为何不信任 Sam Altman?
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倒回去年 11 月。当时,身为 OpenAI 董事会成员的 Ilya 也参与过对 Altman 的“逼宫”。董事会指出,Altman“在沟通中未能一直保持坦诚。”换句话说:我们不相信他。

但这场行动最终失败,Altman 和他最忠诚的盟友、公司总裁 Greg Brockman 威胁要将 OpenAI 的顶尖人才一股脑带去微软。也就是说除非立刻让 Altman 官复原职,否则 OpenAI 就会当场爆炸。面对这种威胁,董事会只得屈服,劫后余生的 Altman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并立即组织起更支持他、愿意让他放手做事的新董事会。

入宫行刺失败,事情就绝对不可能善了。

虽然 Ilya 和 Altman 曾多次对外大秀二人的深厚友情,但在上周 Ilya 还是宣布离职,并表示将投身于“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重大的项目。”几分钟后,Altman 也在 X 上发帖,称“这让我非常难过。Ilya 是……我的亲密好友。”



Sam Altman 和 Ilya Sutskever 于 2023 年 6 月 5 日在一所大学里共同发表演讲

但实际情况是,自从政变失败以来,这半年间 Ilya 就没有出现在 OpenAI 的办公室。他一直以远程方式领导超级对齐团队,以确保未来的 AGI 能够与人类利益保持一致。虽然想法不错,但却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彼此分离,OpenAI 的主要精力完全放在 Altman 领导下的商业化产品开发方面。在 Altman 复职后不久,Ilya 还曾发布并迅速删除过这样一条推文:



这个月我学到了很多。与其费心运用各种手段,倒不如“棍棒底下出孝子”。

因此尽管对外总在刻意展示二人的亲密关系,但在经历了政变之后,Ilya 和 Altman 还能不能算朋友真的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而 Altman 对“逼宫”一事的反应,也揭示出他性格中的某些侧面:除非董事会让他官复原职,否则他就拼个鱼死网破,而且坚持对董事会成员进行大洗牌以巩固自身地位,表现出牢牢把握权力的坚定决心,甚至直接消除了未来再次面临质疑的可能性。已经有多位前同事和雇员证明 Altman 就是个控制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比如他曾多次在人前强调安全,但实际工作时却根本不在乎。

举例来说,Altman 会从沙特阿拉伯筹款,希望借此建立新的 AI 芯片公司,为自己的 AI 前沿探索储备充足的算力资源。此事让关注安全的员工们感到震惊。如果 Altman 真的在以安全方式构建和部署 AI,为什么要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攫取芯片,不惜一切代价加快技术开发?他又为什么要跟沙特合作,坐视对方利用 AI 增强数字监控或人权侵犯等潜在风险?

内部知情人士指出,于员工们而言,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失去信任,因此哪怕 OpenAI 如何强调自己对某件事的重视,人们也都不再相信。”

而这个渐进的过程,在上周开始全面爆发。

超级对齐团队联合负责人 Jan Leike 就拿出了鲜明的态度。他在脱离 OpenAI 的几小时后就在 X 上发帖称“我辞职了。”没有温暖的告别,也没有对公司管理层的哪怕虚与委蛇的夸赞。

其他重视安全的多位前雇员则给 Leike 的离职帖点赞,同时加上了爱心的表情符号。Leopold Aschenbrenner 作为其中一位,就是上个月被 OpenAI 开除的超级对齐团队成员。媒体报道指出,他和同团队的另一位研究人员 Pavel Izmailov 因泄漏信息而被解雇。但 OpenAI 方面并未提供关于泄漏的证据。鉴于每位员工在加入 OpenAI 时都需要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所以对于一位身经百战的硅谷老兵来说,Altman 完全可以将最无害的信息分享也定义成“泄漏”,借此把 Ilya 一系的员工全都清理出 OpenAI 之外。

就在 Aschenbrenner 和 Izmailov 被离职的同一个月,另一位安全研究员 Cullen O’Keefe 也离开了公司。

两周之前,公司一位安全研究员 William Saunders 在 EA 论坛上发表一篇神秘的帖子。EA 论坛是有效利他主义运动成员们的线上聚会场所,一直在积极参与 AI 安全事业。Saunders 总结了自己作为超级对齐团队成员在 OpenAI 所做的工作,写道“我于 2024 年 2 月 15 日从 OpenAI 辞职。”一位评论者则提出了核心问题:Saunders 为什么要专门发帖讨论这事?

Saunders 回应称,“无可奉告。”用户们由此猜测,他很可能是受到了禁止负面评论协议的约束。

将上述消息跟公司内部人士的话语结合起来,我们至少发现有七位前雇员都曾努力在内部推动 OpenAI 的安全意识,但却最终对公司主导者彻底失去信心,并最终选择退出。

知情人士指出,“我认为公司里很多认真关注安全和社会影响的同事,心里都抱有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为 OpenAI 这样的公司工作,到底是不是对的?要想让员工们放心,OpenAI 就必须对所做之事深思熟虑、同时承担起责任。”
4 随着安全团队的解散,OpenAI 的工作安全该由谁保障?
由于 Leika 不再负责超级对齐团队的管理,OpenAI 任命公司联合创始人 John Schulman 取代了他的位置。

但该团队已经被掏空,Schulamn 也仍忙于处理他之前的主要工作,确保 OpenAI 现有产品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指望 OpenAI 会认真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安全工作?

恐怕没戏。

知情人士解释称,“超级对齐团队当初建立的目的,就是如果公司成功打造出通用人工智能,那么必然会引发各种类型的安全问题。该团队实际是一笔面向未来的专项投入。”

但即使该团队满负荷运转,这笔“专项投入”也只能调动 OpenAI 内的一小部分研究人员,且只承诺为其提供 20% 的算力资源。现如今,这批算力可能会被移交给其他 OpenAI 团队,也不清楚是否将继续探索如何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 AI 灾难性风险。

需要明确一点,这绝不是说 OpenAI 当前发布的产品(例如能够与用户开展顺畅对话的最新大模型 GPT-4o)就会毁灭人类。但随着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知情人士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他们目前是否正在构建和部署不安全的 AI 系统,以及能不能指望他们安全构建和部署 AGI 或者超级智能。前一条我不知道,但后面这点我认为是指望不上。”

Leike 在上周五的 X 帖子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指出,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争取足够的算力来完成工作,但总体上可谓是“逆水行舟”。




之所以加入 OpenAI,是因为我觉得这里是最适合开展这项研究的场所。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跟 OpenAI 领导层在公司核心优先事项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最终走到了临界点。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更多的资源花在为下一代模型做好准备上,具体包括安全、监控、准备、安全对抗稳健性、超级对齐、保密性以及社会影响等相关主题。

这些问题很难解决,我甚至担心 OpenAI 还没找到正确的路线。

过去这几个月间,我的团队一直在逆水行舟。有时候我们会在算力方面遇到困难,也让这项重要的研究变得愈发举步维艰。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Leike 提到“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更多的资源花在为下一代模型做好准备上,具体包括安全、监控、准备、安全对抗稳健性、超级对齐、保密性以及社会影响等相关主题。这些问题很难解决,我甚至担心 OpenAI 还没找到正确的路线。”

当 AI 安全领域最举足轻重的从业者之一表示世界领先的 AI 厂商还没找到正确路线时,恐怕我们都有理由感到担忧。

参考链接:

https://www.lesswrong.com/posts/kovCotfpTFWFXaxwi/simeon_c-s-shortform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2024/5/17/24158403/openai-resignations-ai-safety-ilya-sutskever-jan-leike-artificial-intelligence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2024/5/17/24158478/openai-departures-sam-altman-employees-chatgpt-release

声明:本文为 InfoQ 翻译整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今日好文推荐
德国再次拥抱Linux:数万系统从windows迁出,能否避开二十年前的“坑”?

系统 bug 致百人入狱,砸了 2.8 亿元仍上云失败!二十年了,这家大企业被日本软件坑惨了

章文嵩、蒋晓伟、李飞飞、张凯巅峰对谈:大模型时代的数据智能新趋势

演示文生图时出现sleep代码,华为回应造假嫌疑;微软将中国AI团队集体打包到美国;百度ECharts创始人“下海”养鱼|Q资讯
 报告推荐
AGI 概念引发热议。那么 AGI 究竟是什么?技术架构来看又包括哪些?AI Agent 如何助力人工智能走向 AGI 时代?现阶段营销、金融、教育、零售、企服等行业场景下,AGI 应用程度如何?有哪些典型应用案例了吗?以上问题的回答尽在《中国 AGI 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2024》,欢迎大家扫码关注「AI 前线」公众号,回复「AGI」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