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dz插件网

《推背图》六十图注评

婷姐
2025/01/10 12:59:39


推背图



《推背图》这本长期流传中国民间和知识分子阶层乃至政界人士中间的书,一直以它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好奇而迷信的人们。有人认为它是"绝密天机",是中国大预言家的先知先觉;有人认为它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利用"天命观"来愚弄迷骗劳动人民的舆论工具。由于《推背图》长期以来印数甚少,一般人多不能见,即使有藏者,也视为奇宝,轻不外传,再加其图文奇奥难懂,所以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

《推背图》究竟是本什么书?其精华和糟粕是什么?现在我们把它献给大家,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面目,这无疑是一件很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事。

《推背图》名字的由来:传说隋未唐初著名的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研究天文地理和《易经》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物进行推算。进而他们想对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作一预测,这种预测不用文字表达,而是用图作暗示。有一天,李淳风正在聚精会神地画图,袁天罡早已站在他的身后,他也不知道,当李淳风画完最后一幅图时,袁天罡从背后推了一下他的脊背说:"别推了。"随即吟了一首诗:

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李淳风就和袁天罡一起对奕去了,后来,李淳风便把这部预测图本取名为《推背图》。



《推背图》隐语方式简介

《推背图》之所以艰涩难懂,读后使为迷惑不解,是因为它的语言形式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隐语,即用字谜,指示、会意、八卦、揩音等形式表达的。为了读者便于阅读,这里作一简单介绍:

(一)字迷式:即运用汉字拆合来暗示。如《乾坤预知歌》中的"中中无直传天下,为何春中未日头"。中字无直是个"口"字,两个口字组合为一个"吕"字,意思是吕氏承国。春中未日头,即"秦"字,意思是秦始皇立。再如:"卯生金头带直刀",组合起来是繁体"刘"字,意思是汉刘邦建立汉朝。再如"八只牛来力量大,日月并行照天下。"将"朱"字拆开即是八牛,合起来是个"朱"字,日月并行是个"明"字,意思是个朱元璋建立明朝。

(二)指示、会意:如第二十一象甲申山泽损,画着三座大殿,每座三间,共九间,其中有一狗,所指示的意思是北宋共九帝,亡于赵构(注:狗与构谐音),再如第二十八象,画一房子将要倒塌,一人立门中,两手相托门顶,象征的意思是南宋将亡,只有文天祥一人忠贞不二,竭尽全力支撑危局。

(三)谐音:即动用汉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来进行暗示。如:第十象中诗曰:"河朔十兄用武盛",十兄即十雄,指黄河流域及南方十国用武称帝之事。再如:"十八鲤鱼跳出来",鲤鱼出水,意思是"离渊","离"和"李"谐音,暗指李渊称帝。

(四)动用易经、八卦,天干地支所属意思进行暗示。如:"水龙木易承天命",其中"水龙"意指壬辰年。因为按天下地支所属,壬为水,辰属龙。再如:"上猴"即戊申年,因为戊属土猴属申。"金猪"即指辛亥年,因为辛为金,亥属猪。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我们在附表二中专门对《易经》八卦、天干地支有关知识进行介绍,望读者查阅。

关于金圣叹批注《推背图》的说明

《推背图》中图文下面的批注,传说是清朝文人金圣叹写的。金圣叹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他曾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著作作过批注。尤其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批注比较全面。他从艺术角度上对这两部巨著中的情节、人物、语言都作了细致而且比较准确的评价。但是在他的评论中,带有很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思想观点。比如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作者罗贯中对曹操的描写虽然是贬斥的,但还不至于漫骂,可是经金圣叹一批,曹操就成了十足的"乱世奸雄"了。

《推背图》中的批注,是否出自金圣叹之手,虽然没有认真考证,但我认为极有可能。因为他是朝廷文人,通晓文史,并常爱发表议论和见解。《推背图》在批注历史人事时,直言不讳,也很切合金圣叹的性格。

金圣叹在批注《推背图》时有明显的两点:一是他对农民起义大加诬蔑,如在第六象中,他批道:"按象及诗乃指黄巢反乱事也";在第二十三象中他批道:"按此象,宋徽宗宣和二年,庚子年十月,有方腊并宋江作乱,逮及辛丑"。这充分证明了金圣叹是个封建卫道士,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他不会,也不可能作出公证的评价。二是他对清朝以后的事,心有余悸,不敢直言。他在第四十一象批注中说:"以后图象系先师隐秘铃记、均未能忆度也"他不愧是个文人,说得多么委婉,他的难言之苦也尽在其中了。

《推背图》中的批注,是金圣叹写的,或者不是他写的,批注的正确与否,笔者尚未考证。但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推背图》的全貌,也原文付印,特此说明。



《推背图》六十图注评

第一象  甲子  乾为天

一男子身披桷叶,两手托日月,坐于石上。



谶日:(注:谶纬是预测吉凶的宗教语言,纬指天象,意思是:利用天上星象变化来附会人事,预卜吉凶。)

初劫世千变,

战争无了时。

遇着秋兰草,

方是迨成时。

诗日:自从盘古分希夷,

虎斗龙争事是悲。

万代兴亡谁能记,

试从唐后定兴衰。

按此象,李淳风、袁天罡托始中古之意也,兑为月泽,离为日火也,泽火相息,君子治历以明时。盖言古今之有,治乱兴亡,反复相因,即日月相推而明生,寒署相移而岁成。历数在躬之,君之所以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立人界者,不非于易道之阴阳,所以为此书者,乃扶阳抑阴,而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擎日月者,天之道也;坐盘石者,地之理也;中古氏者,人之纪也;往古夜也,来今昼也,毋变昼夜之道端在是矣。

评析:

这第一象,可以说是《推背图》的总纲和指导思想。

"乾为天",是《易经》六十四卦的首卦。孔子在《系辞传》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父,坤为母。在《周易》之前殷易的《归藏》中是以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这表明殷人重视母统的思想意识,《周易》把"坤乾"的首坤次乾的排列颠例过来,变成首乾次坤,这是殷周之际,人们意识形态的一次重人变化,这一变化改变了当时人们整个思想模式,影响了以后数千年中国人的思想发展趋向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显然,《推背图》的作者也受其影响,也是以《易经》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真正开始是从父系社会开始的。即古代历史学家称谓的"中古时期"。在此之前,他们认为是混氵盾世界。

图解,"一男子身披槲叶,两手托日月,坐于石上。"其意思是:在原始社会发展中,父系氏族形成了,两手托日月,是说阴阳分明,乾坤已定。

谶曰:"初劫世千变,战争无了时,遇着秋兰草,方是迨成时"。"劫"是我国古代星命学家对历史阶段的称谓。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分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一元又分三劫,即上上元,中上元,下上元,一劫为一万五千年,"初劫"在这里是一个概数,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处于愚昧时代一即父系社会以前的时代,是接连不断的,给人们来深重的灾难,只有到了父系社会的对偶婚姻时期。(秋兰草,象征对偶婚姻),才是"元亨利贞"的时代,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时代

诗曰:"自从盘古分希夷,虎斗龙争更可悲,万代兴亡谁能记,试从唐后定兴衰。"意思是说自从人类社会开始以来,历代帝王争权夺位,战争频繁,给人们带来可悲的灾难。兴盛衰亡之事,谁还能记清楚呢?我们对唐朝以后的兴亡作了预测,人们可根据我们的预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由此说明《推背图》是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象解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说明李淳风、袁天罡编写《推背图》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兑为月泽也,离为日火也,泽火相息,君子治历以明时,盖言古今之有,治乱兴亡,反复相因。即日月相推而明生,寒署相移而岁成,历数在躬之。"这是作者动用阴阳学说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在《易经》中,对"兑卦是这样解释的,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对"离卦"是这样解释的:"离丽也。明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上。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这是作者告诫人们,治理人类社会必须顺天而应乎人,重明以丽乎正,只有这样,才能"化成天下。"否则就会出乱子。纵观古今历史,谁违背了这一规律,谁就处于黑暗之中,谁顺应了这一规律,谁就见到了光明。这是客观规律,谁也改变不了。这是作者阐明治理人类社会的基本观点。

第二层:"君子所以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立人界者,不外乎易道之阴阳,所以为此书者,乃扶阳抑阴,而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这是作者表白著写《推背图》的目的是:向往和平,反对战乱,祟尚良善,抨击邪恶的。

第三层:"擎日月者,天之道也;坐盘石者,地之理也;中古氏者,人之纪也;往古夜也,来今昼也。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变人之伦。三界昼夜之道,端在是矣。意思是说,自从女娲补天,日月生辉;盘古治世,万物始生。父系社会以来,人类开始文明。天地人三界形式。日月之行是天之规律;生长万物是地之作用;考娣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的道德水准。此三界昼夜之道,(象过黑夜白天一样)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这是作者告诫人们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立人界的基本法则与原理。也是作者对以后统治者寄于的要求和希望。"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天命观,即所谓"承天命"。作者向往的社会,充其量也是按儒家道德水准来设想的。那么,无论他们歌颂亦好,丑化亦好,都带有很大的偏见。但是作者崇尚良善,抨击邪恶,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直到现在,我们也应持赞同态度,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必须"放出眼光"(鲁迅语)辨别真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二象  乙丑   天风垢

鲤鱼十八头,一头在剑之前,二头在剑间,有血伤,其余在剑之后。



谶日:枝叶方生根,

东风起复翻。

将石磨二剑,

十八子称尊。

诗日:江中鲤鱼三六子,

重重源流泉渊起。

子子孙孙二九人,

三百年中少一纪。

按象及诗系指唐室姓氏,并传位之数,享祚之年,而统言也。

评析:

"枝叶方生根",是说树木生子,乃李。"东风起复翻",是说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战争里,长安城东方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势力壮大,打起反隋的旗号。"将石磨二剑",是说李氏父子南征北战,收复起义军,战败隋兵,夺取天下。"十八子称尊",十八子乃"李",说明建立了李氏天下。

以下四句诗,意思是鲤鱼离渊,谐音暗指李渊。三六子,仍是十八子李字,"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中少一纪"。意思说,唐朝李氏天下共传十八帝(事实上,唐共传二十帝,除去武则天,是十九帝),将近三百年(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289年,少一纪,意思可能是少十年。)

第三象      丙寅      天山遁

一妇人戴金冠,左手托鹦鹉,右手执锤击鼓。



谶日:两相逢金卯,

情知不奈何,

中原还扰扰,

万国蚁虫多。

诗日:有一女子身姓武,

手执金符坐中土。

身披霞光五色裳。

自握金锤打金鼓。

按象及诗,即武后僭( jian )位乱唐之兆也。

评析:

此图及诗乃指武则天篡权乱唐之事。

武则天原是宫中才女,因她长得美丽,才华出众,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颇通文墨,又能言善辩,察颜观色,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武又与太子李治有爱昧关系。她这种"狐媚偏能惑主,娥眉不肯让人"的野心被当时的军师徐绩和术士李淳风看出来了。所以当李世民问李淳风大唐江山丧于何人之手时,李淳风说:"其为人止弋不离身(指"武"姓),两目长在空(指"曌"字,这是武则天给自己取的名)。徐绩也直言不讳地告诉李世民,唐室要亡在武才女身上。李世民为了李氏天下,本应该将她斩首,可是他怜香惜玉,不忍相害,把她贬入空门为尼姑。武则天临行时与太子李治泪别,互赠标记,订百年之好,李治向她表示,他一旦登基立位,便把她召回。

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便立即征得皇太后同意,把武则天从尼庵招回,封为西宫娘娘,武则天人宫之后,先联合正宫加害东宫。把东宫击败后,又施阴谋击败了正宫,自己坐了正宫,李治因身体多病,又忧柔寡断,武则天联合武氏家族,掌握了唐室的大权,李治在位时她就垂帘听政了。李治死后,武则天为了当个名正言顺的女皇帝,她密令天下和尚、道士、尼姑汇聚到长安城一万多人,静坐要求武则天称帝,并用黄标写了许多"传单",当时名曰"天书"从天而降。这样她便可"上承天命、下达人意"而登基为皇帝了。

图中妇人戴金冠,说明武则天在宫中受宠,其地位在他人之上,手托鹦鹉,隐喻武则天能言善辨;金锤击鼓,象征武则天大权在握,发号施令。"有一女子身姓武"一句有姓武和隐喻其刚武性格的双重含意。谶语四句是作者对武则天称帝的历史偏解。第一句:"两相逢金卯",可能是说唐高宗李治的八字和武则天的八字是卯酉相冲,而且武则天一定克死李治。"情知不奈何"一句是作者的感叹:命数天理无可奈何。"中原还扰扰,万国蚁虫多"。是说武则天发动宫廷政变,废大唐建立"周",引起国内纷乱,武杀害李氏家族,重用武氏兄弟,"蚁虫"乃指武氏家族成员。

但是,我们现在认为,武则天是个了不起的女中英雄,她执政四十年,稳定和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对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发展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第四象   丁卯   天地否

一人一手执火把,一手持金钟,前有一犬张口。



谶日:戌群武花子,

家于文泰乡,

止约二月后,

复见尤之阳。

诗日:拟将社稷乱分离,

怎奈天公十八枝。

赖得忠臣犬边火,

方能扶正旧唐基。

按象与诗乃指狄仁杰匡扶唐社稷事也。

评析:

唐高宗在位,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638年高宗去世,显继位为唐中宗。684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武则天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陷于难解的困境。武承嗣、武三思是武则天异母兄的儿子,称武则天为姑母,亲属最近,极力想做武则天的继承人。武则天也有此意。大臣狄仁杰多次向武则天陈述姑侄与母子两种关系的利害,力谏武则天传位给李氏。698年,武则天采纳狄仁杰的意见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文武大臣入宫拥中宗继皇位,恢复唐号。武则天在遗嘱中说:"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表示自己又回到李氏家族中。可见,在辅佐恢复李唐社稷中狄仁杰是有巨大贡献的。

四句谶语是说,武氏家族终于没有称帝,又恢复了"男人"的天下。(复见尤之阳)四句诗的意思是说武氏虽然想扭转乾坤,但"怎奈天公十八枝"唐朝气数未尽,所以依靠忠臣狄仁杰(犬边火即狄字),终于又恢复了唐朝李氏天下。所以诗曰"赖得忠臣犬边火,方能扶正旧唐基。"

第五象  戊辰  风地观

山上有一鹿负鞍,下有一女卧地死。



谶日:春色正依依,

荣华只两枝。

又逢木易坏,

惊起太原尘。

诗日:渔阳击鼓过潼关,

此曰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丧金环。

按象及诗系指安禄山之背叛,杨贵妃之死于马嵬,明皇之幸蜀,皆显而易见,惜当时不悟耳。

评析:

这是指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开始重用贤相宋景,使唐朝走向开元盛世。可他后来重用口蜜复剑的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杨国忠,信任高力士,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并将胡人安禄山封为他的干儿子。可这位干儿子竟与杨贵妃有了爱昧关系,被唐玄宗发觉,把安禄山贬到渔阳为节度使。安禄山心下不悦,便勾结史思明,以反杨氏兄妹为名进行叛乱。攻人长安,唐玄宗仓惶出逃于四川马嵬坡。在将士愤怒的呼声下唐玄宗忍疼割爱,斩了杨国忠,用白绫绞死了杨贵妃。这就是谶语和诗中所说的:"又逢木易坏(木易乃杨字),惊起太原尘。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丧金环"(注:杨贵妃名杨玉环)。

第六象  己巳   山地剥

一黄色鸱鸮立在树上,下横无数尸骸。



谶日:芬芬一李树,

九叶十三花。

南春花正放,

野鹿逃出花。

诗日:草头人起反中国,

非青非赤非黑白。

川田十八没人耕,

处处父南又子北。

注:按象及诗乃指黄巢反乱事也。

评析:

这是予测唐朝王仙芝,黄巢起义之事。

图中的黄色鸱鸮象征黄巢,李树象征李唐天下。树下死尸,象征战争的伤亡。谶语的意思是:繁荣昌盛的李唐正在蓬勃发展之际,北方王仙芝、黄巢在山东、河南领导农民起义了。诗语是字谜。"草头人起反中国,非青非赤非黑白"暗指"黄"-字,"川田十八没人耕",是把巢字拆开了。"处处父南并子北"是说黄巢起义给人民带来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灾难。

这里,作者带着历史偏见,对黄巢起义进行了诬蔑,对唐王朝发出同情婉惜之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农业受到很大破坏,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唐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于公元780年,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但是地主阶级千方百计把新增加的税务转嫁到农民身上。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四处逃亡。山东河南连年发生水灾旱灾,人民无法度日,终于导致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第七象   庚午  天雷无妄

一人顶冠执圭坐于桶中,外立四人皆金甲。



谶日:不是地亨泰,

而能久久安。

日光明枝叶,

荣复又凋残。

诗日:当时天子尚蒙尘,

多舆玉略弃西秦。

黄莺奋翅登金殿,

鸟兽豺狼作近臣。

按象及诗指僖宗时祸乱象,仍搬迁无定,宦官田令孜等弄权欺主而言。

评析:

这是唐僖宗时政治形势的真实写照。"当时天子尚蒙尘"是说唐僖宗昏庸无道,受左右妄臣之蒙蔽。"金舆玉格弃西秦",是说唐僖宗整日游山玩水,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唐政权日益削弱。"黄莺奋翅登金殿,鸟兽豺狼作近臣。"是说唐僖宗荒淫无度,声色犬马,亲小人,远贤臣。宦官田令孜等夺权欺主,朝廷上下,一片混乱,终于导致了黄巢起义。

第八象  辛未  火地晋

一棠树作十段,一僧匿身树后



谶日:火焰须成龙,

普赵太风烟。

霞光数大战,

惟有怕中天。

诗日:此人不久又分张,

都缘天使作颠狂。

九州鼎涕愁无主,

十道兴兵共灭亡。

按象及诗指唐末昭宗时,藩镇跋扈,率移唐祚之兆也。

评析:

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廷已是这样一个局面,藩镇割据,互相交兵混战,大部土地变为割据者的辖地和战场,朝廷内部派系斗争又很激烈,唐只是兴誉上的一个小朝廷了。

公元888年,唐昭宗便是在这种形势下上台的。昭宗在位十六年,割据势力日益强大。当时李克用、朱全忠(朱温)是最大的两股势力。朝廷内宦官掌权,与朝官斗争十分激烈。昭宗内外交困,终于于904年被朱全忠杀死,唐朝也面临灭亡。

图和诗均暗示唐朝天下四分五裂,昭宗无力支撑残局,"九州鼎涕愁无主,十道兴兵共灭亡"这句诗的意思是,唐朝即将灭亡,四面楚歌,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来临了。

第九象  壬申  火天大有

三颗明珠如品字形,上有一颗有赤光三千道,下有一猴在焉。



谶曰:二帝多灾难,

中兴号止戈。

无人定女子,

独处怕如何。

诗曰:其中有一赤猿猴,

闹乱寰区作祸头。

才见征南又征北,

日光闪烁上金楼。

按象与诗,珠为朱姓,指朱温篡唐扰乱寰区,作五代之祸首也。

评析:

此象及诗言朱温篡唐之事。诗中的二帝多灾难,指唐昭宗李晔和哀帝李祝。黄巢起义后动摇了唐朝的统治。藩镇割据势力更加强大。"其中有一赤猿猴,闹乱寰尘作祸首",是指朱温杀死昭宗,废除哀帝,907年,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谶语的"二帝"指昭宗和哀帝。女子指朱温,因古时称女子为红颜,红颜也为"朱色""无人定女子",意思是无人能管辖朱温。

自朱温建立后梁之后,在以后的50多年里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出现,史称"五代"。那时候,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先后出现了"前蜀、吴、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各割据政权彼此争战,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第十象  癸酉  坎为水

一胡人坐云中,前有一木履。



谶曰:荡涤僭祸乱,

整顿新乾坤。

日光自复见,

干戈人不闻。

诗曰:中原坐得何曾静,

河朔十兄用武盛。

呼得天子作吾宗,

剑戟相持几时定。

按象及诗乃指晋公李克用言也。

评析:

按象及诗乃指唐晋公李克用兴兵复唐之事,诗中"荡涤僭祸乱,整顿新乾坤。"是说李克用联合北方少数民族,灭掉后梁末帝朱镇,建立"后唐。"按作者诗中说是:"日光自复见,干戈人不闻。"天下似乎太平了,人民重见光明了。可是"中原坐得何曾静,河朔十兄用武盛。"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十国",各自呼天称帝,"剑戟相持几时定。"公元934年,汉贼石敬唐,勾结契丹,认贼作父,灭掉"后唐",建立"后晋"。所以作者感叹:"几时定"呢?

第十一象      甲戌   水泽节

一人顶模冠,穿红袍玉带。



谶曰:李树得根茅,

石榴漫放花,

枯荣只一荣,

赵子逞荣华。

诗曰:龙蛇相斗三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嬉,

东兵百万入秦川。

按象与诗皆指后唐庄宗李存勖而言,庄宗最喜俳优之戏,同光乃其年号耳。

评析:

按象及诗是指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位之事。谶语中:"李树得根茅,石榴漫放花,枯荣只一荣,赵子逞荣华。"的意思概括总结了从残唐五代到北宋建立这一段历史。"李树得根茅"指后唐李克用。"石榴漫放花,"可能是指的后晋石敬唐和后汉刘知远二人。"枯荣只一荣"指的是后周柴荣。"赵子逞荣华",指的是赵匡胤建立宋朝之事。

"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上得天堂好游喜嬉,东兵百万人秦川"这四句诗的意思是:"从唐朝灭亡到李存勖这三十多年间,军阀混战,李存勖称帝,建年号为"同光"。这位靠武力夺得天下的武皇帝,不能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而是沉溺酒色,整日与宫妃游嬉作乐。宠爱刘夫人和宫中优伶郭从谦"景进等人,听信馋言杀死老将郭从韬,激起朝廷上下的愤怒,孟子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存勖的养子李嗣源起兵背叛了他。从前在宫中唱戏,倍受李存勖宠爱的优伶郭从谦乘机反对李存勖,指挥乱兵杀进皇宫。李存勖亲自抵抗,被郭从谦用箭射中身亡。这便应验了"上得天堂好游嬉,东兵百万人秦川"的诗意。

第十二象   乙亥  水雷屯

一王者卧地上,一人骑马领兵过桥,后一人拉弓射之。



诗曰:人得秦川几时坐,

父子兄弟皆受祸,

都缘大臣一二人,

致使父子相弃随。

按此象庄宗被杀,而李嗣源篡也,命之绝唐可默识矣,唐庄宗在位三年,丙戊夏四月被伶人郭从谦杀之。李嗣源立为唐。偃卧者,庄宗被射也,一官骑马领兵,李嗣源也。

评析:

此象及诗指唐庄宗被杀,李嗣源篡位,后又被石敬唐灭之。原象解及前象评析中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第十三象  丙子  水火既济

有城楼一座,城外射出火光。



谶日:六龙俱怒,

战于陵下,

苍黄不胜,

旅人辛苦。

诗曰:有一真人受天纪,

总领群胡来即位。

子嚎母哭丧雄威,

猛火光中方弃祀。

按此象兆,煨煨之火毁也,按唐纪自黄巢与诸道只兵及韩金海之逼迁,火焚长安者已三次矣。此西北形胜之地至是为一空,乃唐之煨煨尽也。

评析:

按此象及诗是对唐朝灭亡的总结。其中,有一真人受天纪,总领群胡来即位",是指晋公李克用联合少数民族灭掉后梁朱温,恢复后唐之事。但是正如象解及谶语中所说的,自从黄巢起义之后,唐王室已是土崩瓦解之势,长安城犹如火中之孤城,霎时将被烧为灰烬。"六龙俱怒,战于陵下",意思是说,反唐势力日益加俱,尽管李克用"才自精明志自高",却是"生于末世运偏消',"苍龙不胜"他如之奈何?国家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妻离之散。长安城这座八卦中的开门﹣﹣风水宝地必将被战争的烈火烧为灰烬。《推背图》的作者发出如此感叹:可见这是天之教理。唐朝的彻底覆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开始走向衰落。

第十四象   丁丑   泽火革

大小碑二座,有二女子,一女子头上插树枝。



谶曰:抱璧怀玉,

与乐石伤

绌而不伸

道无良人。

诗曰:且问和尚过河无,

河南拱手待姑夫。

待得姑夫至中士,

嫔妃作卿作戎奴。

按此象,契丹为辽之祖,中国辱于夷狄之端,以胡僧为媒夫,其辱可知矣。大碑是痕德堇,小碑是可许钦德,父子俱葬于中国,二女是虞霄女真之妃嫔也,当臣妾于德堇、钦德者。

评析:

此象实际上是指契丹兴起,建立辽国之事。唐朝末年,契丹族的势力发展起来。十世幻初契丹族的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定都在上京,后来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作者带着封建正统观点和民族偏见在诗中感叹:"待得姑夫至中土,嫔妃卿相作戎奴",当然也抨击了后晋皇帝石敬唐投敌卖国的可耻行为。

第十五象   戊寅  雷火丰

一胡人冠坐于石上,一王者冕旈下拜(注:旈音留, liu 古时帝王帽子前后的玉串)。



谶曰:牧羊稻围,

闻虎呻喧。

畏惧休惕,

终不为患。

诗曰:赤猴年中胡乱汉,

汉似胡儿胡似汉,

改头换面总一般,

尽被晋阳沙水畔。

按此象钦德之子阿保机也,李晋王招来钦为灭梁之助,赤猴辈,尊其为父子,为天地,人之耻耳。改头换面,亦率为晋王之嗣换去矣。

评析:

此象及诗俱言石敬唐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之事。

公元936年,李克用招契丹族阿保机,本来是为了借其兵力来消灭后梁朱温的。可是石敬唐于936年把比他小十一岁的阿保机认作父亲,共同灭掉后唐。这就照应了"一胡人冠坐于石上,一王者冕旖下拜的象意。以下四句诗的意思:公元936年(赤猴年即丙申年),石敬唐认胡为父,祸乱中国,真可谓"汉似胡儿胡似汉",尽管石敬唐为个人私欲,丧尽廉耻,不择手段,可是好景不会长久。947年,被晋阳刘知远灭掉。这个民族败类的名字永远刻写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第十六象  已卯     地火明夷

一大村上横结石榴一个,有皮无子。



诗曰:亲族杀尽尚存疑,

岂识河东赤地儿。

矫沼一军人尽哭,

国中惟有石榴枝。

按象及诗指契丹执晋主以去维时,石氏亲族既诛戳殆尽,中原无主,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志远遂称帝于晋阳,旋改国号曰"汉"。

评析:

象解中说"一大树横结石榴一个,有皮无子"榴与刘谐音,指刘知远,"有皮无子"意思是说他没有后辈。刘知远在位不到三年,就呜呼哀哉了,隐帝刘承佑即位后就改元了。可是作者带着民族偏见对这位短命皇帝进行了热情的赞扬。诗中说:"亲族杀尽尚存疑,岂识河东赤帝儿,矫沼一军人尽哭,国中惟有石榴枝。"意思是说后晋政权对汉族臣民进行大加杀戮,激起了汉族的反抗。作者在这里大声疾呼:"你们胡人能杀尽汉人吗?你们想不到炎皇子弟刘知远会推翻你们"!公元947年,刘知远在晋阳起兵,灭掉后晋这个傀儡政权,建立后汉。

第十七象    庚辰   地水师

一雀立于城上,众雀飞向水波上。



谶日:汉水竭,

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诗曰: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

按此象及诗乃周主郭威夺汉之兆也。郭威少时出身低微,颈上黥有飞雀,故世称为郭雀儿。

评析:

此图及诗系指郭威称帝之事。郭威少时出身低微,颈上黥有飞雀,人称郭雀儿。所以图中一雀立于城上,象征郭威至高无上,位至六尊。谶语中:"汉水竭,雀高飞",意思是,后汉刘知远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该是郭雀儿郭威称雄天下了。

郭威自幼好武功,精明能干,后成为后汉大将。951年,他废掉隐帝,改国号为"后周",即帝位(周太祖)。因他出身贫家,知道民间疾苦,所以称帝后搜罗人才,争取文臣帮助,废旧制,行改革,在五代梁、唐、晋、汉、周中,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开明皇帝。

第十八象  辛己  艮为山

一束柴内,有一枝茂盛发荣。



谶日:小窗多月,

理道难通。

贤仁君子,

国安不僵。

诗曰:圣朝天子日之精,

千年枯木一枯荣。

生得霞光并月彩,

不劳兵马坐三清。

按此象及诗言周世宗柴荣,虽承郭受命将起一人之天也故取诸乾祖有三代之遗风。故云,霞光月彩,稳坐三清,乃分定也,惜乎中荣一枝耳。

评析:

此象系周世宗柴荣继后周之事,柴荣乃郭威义子,承郭受命之后,励精图治,进行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军纪,巩固了后周的统治地位。但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所以诗中曰:"小窗多月,理道难通。"以下四句诗的意思是,后周共三帝,一帝太祖郭威,二帝世宗柴荣,三帝恭帝。"不劳兵马坐三清",是说后周的江山没有靠武力征伐,(是靠宫廷政变),共坐了三帝。"千年枯木一枝荣"。柴荣是中间一帝,如果和郭威及恭帝比,数他荣华了。他死后,恭帝才七岁,赵匡胤等人在"陈桥兵变"逼恭帝禅让位,作者在这里感叹:圣朝天子,气数短矣。

第十九象  壬午  山火贲

一小儿幞头、帝服、前立一猪张口。



诗曰:上有危楼十七年,

皆言欠一不成天,

走作尽从小下月,

成败由天社稷全。

按此象及诗,周之败而宋之成也。周恭帝即位七岁,天命已去,而成赵氏之天下矣。恭帝幼世宗崩是失一天也,周失其宋之得天可知矣。宋太祖诞生于唐明宗丁亥年应其秋天之亥乃猪象也。所以为猪张口。赵匡胤为周宿卫之将,庚申(即显德七年)将兵御夏适陈桥时,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是周之所以败,宋之所以成,皆由日下之日安之也。呜呼,天实之,宜恭帝之败于亥也。

评析:

此象及诗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建宋之事。赵匡胤生于丁亥年,亥属猪。所以图中有一猪张口。图中人指幼主恭帝赵匡胤与柴荣(即周世宗)郑子明曾结拜为交。柴王称帝后,任宿卫大将。显德七年,他带兵抵御西复,行至开封东北陈驿站时,部下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解释为落日为周,升日光赵。于是,在部下石守信等人的策划下,黄袍加身,拥立越匡胤做皇帝。公元960年,周恭帝禅让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诗中日:走作尽从小月下(走小月乃赵),"成败由天社稷全"意思是说,周朝灭亡,宋朝建立,这是上天之意谁能改变呢!但我们认为,"陈桥兵变",并非什么天意,乃是封建统治者内部争权夺位的骗术而已。

第二十象  癸末  山天大畜

一帝向南面,数王者向北拱立而朝。



诗曰:纳士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冷朝天子。

天公一统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向嗣。

按象及诗系指宋太祖一统天下,钱李二王纳士归降之意也。

评析:

此象是指北宋赵氏兄弟统一天下之事。宋太祖于开宝人年(975年)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出降,受封"违命候",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宋太宗即位三年,迫使吴越王钱淑削去国号,献所据两浙十三洲之地归降。诗曰:"纳士姓钱并姓李",就是指此而言。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加强中央集权制,设立禁军制,即全国军权由皇帝一人掌握。二是将功高德威的大臣革职。在宴会上,他好言相劝,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军琦等大将的兵权。这就是史书上所方的"杯酒释兵权"。也应合了诗中"不杀人民更全嗣"之语。

第二十一象  甲申   山泽损

庙殿九座,祖庙内有一狗,余殿内是文武等器皿。



诗曰:十一卜人小下月,

兄弟子孙位不绝,

两个郎君贪慕道,

骑龙骑虎上天辙。

按此象总括北宋九帝之殿也,自太祖、太宗、真宗、仁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共九帝。起自庚申,止于丁未,凡一百六十七年。

评析:

这是预言北宋九帝之事。庙殿三展九室暗示北宋九个皇帝。庙内有一狗,暗示北宋亡于九帝赵构。(注:构与狗谐音)从庚申年(公元960年)至丁未年(公元1127年)共一百六十七年。诗中日:十一卜人小下月(组合为一个赵字),"兄弟子孙位不绝"是说赵匡胤死后,兄弟赵匡义即位。"两个郎君贪慕道,骑龙骑虎上天辙",意思是,以后赵匡义儿子为龙,赵匡胤儿子为虎。形成统治阶层两大派系。赵匡义子孙称帝为龙,与外戚官结为一派;赵匡胤子孙称臣为虎,与文武大臣结成一派;历代相争相斗。这也是北宋之所以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十二象  乙酉  火泽睽

一胡人佩刀乘船。



诗曰:但闻逆贼乘灰起,

妖气立志岂同群,

分明取得炎精祚,

却教天子换新恩。

评析:

按此象,金兵分道南侵,至靖康元年(丙午年),金人渡河,先时,徽宗重和元年,遣马正同、高荣师致书于金,期同破辽、分其地。此为失计开隙。故云:"妖气立志岂同群。"及宣和七年(即已巳年),金兵撕毁协约,进行南侵,靖康元年,金兵渡河。围攻都成汴梁(即开封),宋徽宗惊慌失措,让位于儿子钦宗。此所谓"分明取得炎精祚,却教天子换新恩"也。意思是说,至此金兵已经控制了北宋江山,换一个皇帝也挽救不了北宋灭亡的命运。

第二十三象  丙戍  天泽履

六人在舟中,四人执刀,一人执锤,一女子踞胡床而坐。



诗曰:若逢鼠尾牛头后,

有一猖狂在六州。

字是十千加一点,

寻思国乱此因由。

按此象,宋微宗宣和二年,庚子年十月,有方腊并宋江作乱,逮及辛丑。故云"鼠尾牛头后",按方起溪帮洞源破六州五十二县,故云"有一猖狂在六州。"十千加一点乃是"方"姓也方腊左道惑众,故辛丑年,宋江寇东京,方腊寇秀州循环,帮洞源为王渊祖之将韩世忠获这及其妻孥,船中之女子象之此乱中国之由也。

评析:

宋是予言方腊、宋江领导农民起义之事。

宋微宗宣和二年(即公元1120年)庚子十月,方腊和宋江领导农民在山东、河南起义,至第二年(辛丑年)方腊被宋江韩世忠平灭。方腊领导的起义军破六州五十二县。故云:"若逢鼠尾牛头后,有一猖狂在六州。字是十千加一点(即方字),寻思国乱此因由。"这是作者对农民起义的诬蔑。但他也不得不变相承认,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动摇了北宋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感叹:"寻思国乱此因由。"

至于象中的"四人执刀,一人执锤,一女子踞胡床而坐"。暗指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一女子坐胡床"应象征宋王室一女子投靠少数民族而至乱,但我们从正史上尚未找出佐证。

二十四象  丁亥   风泽中孚

一女子头戴金冠而立,手牵一犬。



诗曰:有一女子甚英雄,

开辟乾坤在掌中,

一朝四海兵戈起,

角出头上始是龙。

按此象及诗指元祐太后即立康王,图中狗即康王名也,更造南宋之基业也。

评析:

此象是指元祐太后立康王赵构(构、狗谐音)称帝,建立南宋之事。赵构是徽宗第九子。初封为康王。靖康元年,留在磁州。徽钦二帝被俘后,于靖康二年五月在南京称帝,史称南宋,同年十月迁都杭州。过着苟安的生活。有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总把杭州作汴州"。就是讽喻南宋小朝廷忘却国耻,苟且偷安的行径。后来,由于金兵南侵,赵构奔越州、定海、温州,以割地、纳贡、称臣、屈辱为条件,与金兵鉴订"绍兴和议"。并听信奸相秦桧诌言,杀害抗金将领岳飞。

图中女子象征元祐太后,手牵一犬,象征赵构。四句诗的意思是说,元太后立康王赵构帝后,国家动乱,不该称帝的赵构,头上出角成龙了。

第二十五象   戊子   风山渐

一毡帐,二王对坐掩面而哭。



诗曰:两朝天子哭沉沉,

总领群臣渡孟津,

拱手自然难进退,

欲去不去愁杀人。

按象及诗为微钦二帝被劫入金之兆也。

评析:

象与诗是预言微钦二帝被金兵掠走之事。

宋徽宗这位"风流"皇帝,不但沉醉手书画,而且崇尚道教,信神仙,政事一天天败废下来,金兵乘机南侵,势如破竹,徽崇心中大骇,又无善法,只好下诏指责自己,禅位给太子恒,是为钦宗,自己以烧香为名,逃镇江避难去了。

钦崇皇帝也是个无能之辈,不敢抵抗金兵,只想与金兵和谈,尊金主为伯父,不但割送太原、中心、河间三镇,以亲王为人质送给金兵,而且在开封城内搜民财,送给金兵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四万两,以得一时之安,

可是,这种做法,助纣为疟,途底加薪,金兵气焰更加嚣张,靖康二年,金兵二次南下,徽钦二帝被俘,押往金国,放在井中度目,留下了"坐井观天"的笑柄。所以诗中说:"两朝天子哭沉沉,总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

第二十六象  乙丑  震为雷

一香案前,有一官向东方跪拜,二胡人侍立于后。



诗曰:有一黄门应运昌,

虞舜伊周及霍光,

终日暗暗谁可测,

姓名纯一奏请商

按象及诗指高宗时,前有张邦昌,后有秦桧皆与金人有意也。

评析:

这是言秦桧、张邦昌与金兵言和,迫害抗金将领岳飞之事。

在金兵南侵之际,抗金老将宗泽多次向宋高宗上书,还都开封,收复失地,都被宋高宗拒绝。他忧愤而死。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坚决抵抗金兵。当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直捣金兵老窝黄龙府之时,投降派秦桧、张邦昌合谋向金求合,连发十三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将岳飞杀害。

图中香案跪者指张邦昌、秦桧之流,二胡人指金兵。诗意思是:纵然是虞舜的贤明圣主,有伊尹霍光的文臣武将。张邦昌秦桧这些建党专权作乱,国家岂能昌盛?那么亡国之时会指日可待了。这里作者开脱了最高统治者宋高宗的罪责。其实,宋高宗之所以准许张邦昌秦桧杀害岳飞。是因为他害怕臣飞打败金兵,迎徽钦二帝回国后,他不能当皇帝。而秦桧之以能兴风作浪,陷害忠臣良将,也是因为他涉知宋高宗这一内心世界,投其所意。但是,历史无情,对忠臣良将,奸党奸臣出了公正的裁判。岳飞的英雄事迹光照千秋;秦桧的可耻行遗臭万年。

第二十七象  庚寅  雷地豫

片云之上有日,下有一猴舒三足而走。



按此象元军克金军报宋也。日下片云鞑靼姓也,虚日为鼠,诗云,旭日始旦此秘记,所以取况元也。女真鞑靼同为胡子,乃敢逆天猾夏,殊不知天道好还。是故,金以青而虏宋,则元亦青城而虏金。暗中金刀岂偶然哉?史书天兴二年崔立执金梁玉荆及后妃戚族入青城归元,建石台杀二五,虏后妃戚族北还。

评析:

此象乃述元灭金之事。

蒙古族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公元1218-1223年,发动大规模战争,先后占领了中亚细亚,南俄罗斯草原,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汗国。其子孙即代后也进行了兼并战争,先后灭伊朗、马格达、西夏。公元123年(甲午年)元军攻破金的都城,灭掉金国,把金王及后妃虏至青城(今呼和浩特),并杀死了他们。作者在此用宿命论观点对金的灭亡进行了兴灾乐祸的抒情:元灭金,报宋之仇。这是天道相还,当初金国虏宋二帝是何等嚣张,而今也被元虏去并杀死,真是大快人心!可作者不知金国一亡,宋难保矣,不久元军挥师南下,南宋也随之灭亡了。

第二十八象  辛卯  雷火解

殿宇三间,中一间已倾塌,有大臣两手抱住以头顶托之。



诗曰:金垣坠倒构新基,

正是傍抬柱石时,

有一柱石头戴斗,

风云相会免倾欹。

注:按象及诗指南宋将亡,文天祥忠贞不二,受尽折磨,孤诣苦心,欲图支撑危局之意。

评析:

此象是指德佑元年(1275年),元年南下进攻宋朝,第二年,文天祥任右丞相并枢密使出使元营,遭元扣押。后在镇江逃脱,辗转由海道至福州。公元1276年,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拥赵罡称帝,即端宗。诗中"金垣坠倒立新基";就是指此而言。象中一文官苦撑,"文官"谐音文天祥。公元1277年,元军进兵江西,文天祥率兵抵抗,因寡不敌众,1278年冬,在五坡岭被张弘范所浮。元军对他进行威胁利诱,但他百折不屈,拒绝投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后被解往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又拒绝南宋亡国之君赵显的劝降。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

文天祥舍身报国的事迹与豪言状语不知鼓舞了多少华夏子孙为国捐躯。他的精神光照千秋!

第十二九象 壬辰  雷风恒

三人仗剑,一猴奔走。



诗曰:三十鼠子藐人伦,

人无右手信无人,

更有濠州一人到,

自然天子作中兴。

注:按此象,元顺帝感于西方僧演揲儿八法(皆性交方法),又有番僧喇嘛真传秘密法,皆房中运气之邪术,以教帝从其法,广取女子惟淫戏为乐,男女裸处,君臣宣淫,陋秽外闻。帝制龙舟,官满穷精极巧,游宴以宫女十六人,按歌奏乐,名十六天魔。于是天下大乱,喇嘛矫诏杀右丞相脱脱,陨星血雨,天变弥常。明太祖起兵于濠州,陈友亮、张士诚各据要害,惟太祖神武不杀士民归之也。三人仗剑逊一猴者,喇嘛、西方僧并伽真三人传邪秽之法,如伏剑而相逐驱之,比帝为猴者,以皇之尊而任邪匿秽,行形同沐猴也,并应在戊申年元灭亡之兆。

评析:

这是揭露抨击元顺帝荒淫无度而导致农民起义之事。

元顺帝时,为了尽情享乐,招西方妖僧,演揲儿法,传授中术,广招美女,在宫中淫戏为乐,男女裸体,君臣宣淫,不理朝政。民族矛盾日益加重,终于导致了刘福通在颖州,徐寿辉在蕲州,郭子兴、朱元璋、陈友高、张世诚在濠州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称红巾军。公元1368年(戊申年)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攻人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

这里,《推背图》的作者,把元朝灭亡归诸于元顺帝荒淫无度,是不够全面的。元的灭亡主要是它的民族政策,即对汉族人民,尤其是对长江以南汉人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这是根本的,主要的因素。至于皇上荒淫无度,这是历封建皇帝的共同点,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图中的三人仗剑,原批注说是指西方妖僧,我们认为应为刘福通,朱元璋、张世诚三路起义军更为贴切。一猴奔走指将元人赶回蒙古。原批注说因为皇帝荒淫,失去人格也不贴切。猴和猿是一个意思,猿又与元谐音,按照《推背图》

隐语方式,暗示元朝灭亡恰如其分。

 至于四句诗,前两句无从解释。后两句是指朱元璋在濠州起义,推翻元朝,建明称帝之事。

第三十象  癸己  地风升

二胡人胡服,相背而行。



诗曰:嘱咐胡儿莫狂颠,

二人尽在耳旁边。

尽忠尽节人不识,

一日乘云直上天。

注:按象及诗系元顺帝父子相背而行,顺帝能顺天命而去,元朝亡而不亡也。

评析:

这是对元朝灭亡一事的评说。

图中的父子相背而行,是说元顺帝看大势已去,弃城激走,而他的儿子却负偶顽抗。

诗中的前两句"嘱咐胡儿莫狂颠,二人尽在耳旁边。"意是说,警告胡人,你们不要猖狂,对汉族人民肆意欺压,上天对你们的所做所为是知道的(二人合起来是个"天"字)。后两句"尽忠尽节人不识,一日乘云直上天。"意思是说,为国尽忠尽节,每个汉族人民谁不知道,你们灭掉宋王朝的耻辱,汉族人民牢记心里,决不允许你们胡作非为,他们会组织起来,推翻你们,恢复汉族天下的。

至于金圣叹批注说元顺帝顺天应命,亡而不亡,暗示以后胡人灭掉明朝,建立清朝一事。我们认为象与诗并无此意,是批注意的偏见。

第三十一象  甲午  风火家人

一曲尽安挂木上。



诗曰: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

其中释子是真王。

注:按象及诗系指明太祖国号姓氏,以及龙兴之所均显示其兆,具见真主应运而生,实有定数在焉。

评析:

这是预测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一事。

图中一曲尽安挂木上,像征一个"朱字",因为朱字是木字上加一个竖折(L),曲尺又称直尺,其形状类似 L ,意思是说姓朱的要统治天下了。

那四句诗是说,明朝建立了,"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曾经做过和尚的朱元璋称帝了,"江东岸上光明起,其中释子是真王。"金圣叹批注说真主应运而生,实有定数在焉,这是他天命观的流露,但也表达了他对元朝统治的痛恨和对新建明朝政权的希望。

第三十二象  乙未  水风井

一蛇昂头而淳,口喷黄气成火焰。



诗曰:朝廷原有真龙在,

鳞角生明方见火,

中原太岁又剩龙,

始见乾坤贺交泰。

注,按象及诗为燕王成祖篡夺帝位,由蛇而变龙之兆也。评析:

这是指明成祖朱棣篡位之事。

传说燕王未棣是朱元璋第三个儿子,况且又是元顺帝的遗腹子,朱元璋因元纪之美,纳宫为妃。这无论是按封建帝王的长子继位。还是朱元境的本心意愿,决不会让朱棣继承皇位的。对此,未元璋曾问过护国军师刘基(刘伯温),将来继承位者是谁。当时刘伯温看看正搂者柱子玩耍的朱棣,便说:"金龙缠玉柱"。朱元璋心下不悦。后来朱元璋又出对了,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棣对日:"日照龙鳞万点金"。大有帝王之气势。朱元璋把朱棣调往大都,封燕王。可天命昭昭,其人力为之?待他的孙了继位后,朱棣势力壮大,便废除他而自立称帝了,由蛇王变为龙帝,他就是明成祖。

第三十三象  丙申  风泽大过

一树已枯倒地,一树正茂盛发叶。



诗曰:要知太岁在何处,

青龙变化白牛免,

天军东北木中来,

此时换却家中土。

注:按此象,枯树倒也,而正树生象,正统之败复得为天顺也。按历年甲子,丙辰正统变作丁丑天顺,所为青龙变作白牛免也。历年戊寅,已卯是天军东北木中来也,此时又换一个戊已得复成邦家焉。故云:"换却家中土,占言正统,天顺两头,尼丑皆属土,上戴丙子,故云,华首山头两次即位。

评析:

这是言明英宗朱祁镇和其弟明代宗朱祁钰争夺帝位之事。

公元1436年(丙辰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年号正统。在位14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其弟明代宗朱祁钰即位,改元景泰,在位8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明英宗朱祁镇又恢复帝位,改元天顺,在位8年,公元1465年,明宪宗见朱见琛即位。

图象中一树枯死,一树正茂盛发叶。象征朱祁镇和朱祁钰弟兄两个,一枯一荣,互相交替。

诗中亦言他们第兄二人互相争夺帝位之事。

第三十四象  丁酉  巽为风

一戟一刀,柄上有绦。



诗曰:家住门北及门东,

岂知天下兵正哄,

若是狐猩归本穴,

直待蚕老与桑空。

按此象正德元年二年,丙寅、丁卯是或在门北复门东也,注贼之乱,适岂天下始知兵哄哄也。要知狐狸归本穴,乃知东方木军,庚辰、辛己之年,故谓蚕桑空乏之后,亦兼武官宾天之兆。

评析:

评象指明武宗朱厚照在位之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即1506年)丙寅年,及第二年(丁卯年),一方面由于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因统治者内部叛乱。故称"天下兵正哄"。一直到1510年(庚辰年),1511年(辛己年)战乱方平息。所以说"若得狐狸归本穴,直待蚕老与桑空。"文中的流贼指起义军,狐狸指叛军。"蚕老桑空",指时间。按天干地支说,三月建辰,四月建己,三月蚕老,四月桑空。喻指在这个时间战乱平息。公元1522年(壬午),明世宗朱厚照即位,改元嘉靖,重用武官,强化专制,图中刀枪,喻指用武力巩固其统治地位。

第三十五象  戊戌  译雷随

一赤色王者,执圭端冕而坐。



诗曰:圣人垂裳坐天堂,

治化自然无低昂,

尧舜无为谁可媲,

贡献珍珠表万方。

注:按象及诗系指明世宗嘉靖事其间,虽有严嵩父子专权乱政,而在位四十五年天下大安,亦有明一代太平之主也。评析:

这是歌颂明世宗嘉靖年间的太平景象。

诗曰:"圣人垂裳坐天堂,治化自然无低昂,尧舜无为谁可媲,贡献珍珠表万方。"在第三十四象中已说过明武宗在位16年战乱不休。明世宗即位后,改革政治,整顿朝政,天下太平。四方朝圣,非尧舜无谁可比也。虽然有严嵩父子专权乱政,在他四十五年(1522-1567),亦不失为明代太平之主也。

这里作者歪曲了历史事实。其实嘉靖年间,严嵩父子专权乱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段历史在著名小说《金瓶梅》中,借宋喻明,有淋沥尽致的描写。

第三十六象 己亥  风天小畜

一枪一剑,俱直竖并立。



诗曰:太岁时在执徐纪,

扰扰茫茫大兵起,

不畏君王不畏臣,

直待青龙治方始。

按此象太岁枪剑并立于后徐者辰也,时或庚辰,地或徐州,剑为南,枪为北,故兵起而君臣无可畏之威,顾将何所不至哉?宜其直见青龙之主方已矣。

评析:

这是明穆宗朱载圣在位六年,徐州兵乱之事

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是庚辰年,因为贪官污吏掠夺人民,冤案错案比比皆是,化云母子在徐州起兵反明,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即位后,战乱方渐平息。所以诗中云:"太岁时在执徐纪,拢拢茫茫大兵起,不畏君主不畏臣,直待青龙治方始。"

第三十七象  庚子  风雷益

一黄牛,背上负一绿头鸭。



诗曰:寅卯年中方睡觉,

醒醒起来登天道,

腾身足履上青云,

六合乾坤为霓扫。

按此象,鸭牛拆字而言也,牛背上有字,绿头下成人字,是合于怪碑十八字之类也。以干支言,火干土支顺于寅卯之序,醒醒,星宿也。天道者,天门也。八州峰华字也。无乃起于东南面拒于东北,得形胜而临下六合,聚而若电扫之,飘摇此一乱也。

评析:

此象指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李自成起义之事。诗中"寅卯年中方睡觉,醒醒起来登天道",是指明熹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即1626、1627年),即戊寅年,已卯年。明熹宗重用阉党魏忠贤、谄害忠良、残害人民,可是熹宗如在梦中,当他明白之时,已呜呼哀哉,一命归天了。明思宗崇祯元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起义,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

这里应说明的是此图,诗与明朝年间的《推背图》截然不同。当时的《推背图》中,此图是画着山上一猪,猪身上骑着一美女,山下有十八个孩子,其中一个用箭射美女。意思是朱将亡(美女为红颜、猪和朱谐音),李将立(十八子合为李)。而另一个版本的《推背图》是画着一座城门,城门里有一匹马半进半出,显然象征一个闯字,指闯王李自成。四句谶语是:

马迹北阙,犬数西方

八九数尽,日月无光。

这四句谶语意思是李自成、李献忠起义了(马迹北阙指闯王,犬数西方指张献忠),"八九数尽"八九相加是十七,指明朝共十七世,气数已尽了。"日月无光"意思是"明"朝灭亡。

这两幅图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前面所述的观点:《推背图》并非一个样式。它是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劳动人民为了推翻其统治而利用的舆论工具。各个阶级、集权出于自己的目的而任意修改;至于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是什么样了,我们尚未考查。流传于民间的《推背图》看是各式各样,变化无定的。

第三十八象  辛丑  火雷噬嗑

一武士戴兜鍪,手执月斧。



诗曰:有一真人坐中士,

治化何须用军伍,

天下钟声一时鸣,

众臣扶主登九五。

注:按此象一统八旗满洲地,半虞吴字也;金甲将三桂也;口吐青烟如吃烟也;执斧斧口出火者如烟袋也;红缨即红缨帽也;马蹄袍袖乌鞋,即朝靴也;主人坐在水月边清字也;言李氏乱朱氏隐于吴,而胡人主国一统江山也。

评析:

此图及诗是指清兵人关,建立清朝之事。

图中的八面旗是指清军(蒙古族分八旗),武士指吴三桂(武吴谐音)勾结清兵人关。

四句诗的意思是:清世祖顺治乃是真龙天子,他不用一刀一枪,借用吴三桂的兵力灭掉了李自成,在中国称帝,众臣民扶他坐了九五的最高位置(九五,是《易经》卦象中的第五象征最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