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使命 · 汉云必达 | 直击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现场
5月11日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
在甘肃省张掖市等地联合举行
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
代号“应急使命·2022”
图:“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现场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害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总结经验,形成救援体系,多次演练时刻准备,才能在危急时刻保障人民的安稳、社会的安宁。
徐工汉云基于多年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经验,沉淀和打磨出一套专业的应急救援产品和装备解决方案,以北斗车载终端、单兵体征手环、LoRa物联基站和物联系统等组成的数字化战场物联系统解决方案参与到“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任务中。
数字化协同助力
应急救援更高效
“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从河西走廊西部敦煌到最东端马牙雪山演习现场距离近800公里,海拔从1100米到3000米波动起伏,中间受海拔近4700米大雪山阻隔。同时高原高寒地区呈现海拔高、纬度高、温度低、气压低等特点,造成人员、装备“高原反应”,通信装备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
为解决高原高寒大震巨灾“三断”(断网、断电、断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难题,应急管理部综合运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融合通信、物联感知、仿真推演、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了以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应急战术互联网为骨干、应急物联感知网为神经的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打造了“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救援智慧化”的新型应急救援模式,实现了演习科学调度、精准指挥、高效救援。
徐工汉云依托北斗车载物联终端、LoRa基站、单兵体征手环、有害气体传感器、水文仪等感知和通讯装备,在演习现场构建一套不依赖于公网通讯的物联感知网络,实时监控车辆位置轨迹工况、生命体征、现场气象水文环境等信息,并在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中多维展示,出现异常时及时提醒,以丰富的数据支持救援现场的指挥调度和决策,极大提高了救援工作实施效率,为大震巨灾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汉云保障团队
安全墙下的“一块砖”
为保证演习顺利进行,徐工汉云派出强有力的实施保障团队(乔宇飞、马运宁、顾帆、刘洋、冀飞帆、戈崇才、雷荣元和魏雷),为社会应急、救援调度、应急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统筹贡献力量。
轻伤不下火线的老大哥
徐工汉云营销、研发、技术等各部门为这次演习做了十足的准备,负责此项目的产品经理乔宇飞顶住重重压力,在应急现场蹲守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拼技术,更是比耐心。对待客户“不怕麻烦”,聚焦重点、痛点,从细节出发感同身受地以客户为中心;面对竞争对手有“熬鹰”精神,谁先困乏失去耐心谁就注定失败,胜败一念间,专业敬业的能力,随叫随到的态度,两个月时间坚守迎战风险与机遇的挑战,更新的探索,重围的突破,体现了徐工汉云敢于搏杀的勇气和稳扎稳打的技术。
图:甘肃消防救援现场
在参与本次演习之前乔宇飞脚伤缝了八针,但一接到应急演习任务,还未完全伤愈的他虽步履蹒跚,但坚决要求拆线,医生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义无反顾,但最后也尊重了他的坚持,拆了线的乔宇飞从南京乘坐飞机转城际铁路再搭载绿皮火车,历经20多个小时的辗转才到达张掖演习现场。投入工作后白天一馈十起,闲不容息,只有晚上到了酒店才有空用酒精和纱布处理伤口,原本快要愈合的伤口也反反复复的发炎,拖了十几天才逐渐好起来,就这样带着伤痛的日夜调试,让乔宇飞度过了多少个抬眼望星辰的日子。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乔宇飞这个老大哥坚定的意志,为团队做出了表率,让更多的员工认识到徐工汉云的项目词典里从来没有“放弃”这个词汇。
别人笑我身体苦,我笑你精神苦
荒原漠漠,戈壁沙洲,高原的环境对长期处于平原地区的徐工汉云团队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强烈的风沙,无常的天气,干燥的环境,让冀飞帆一到现场就流鼻血,水土不服,饮食习惯不同等问题接踵而至,高原沸点较低,吃面条夹生也是常有的事,而他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图:演习环境
演习现场条件有限,徐工汉云负责车载物联网、单兵智能手环和物联系统保障等工作,设备极多,且对网络要求较高,对于办公环境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应急部通信办公室旁仅有3㎡的茶水间,就是这样三个人在里边连转个身都费劲的屋子,既是他们一个月来的作战基地,也是徐工汉云基站和手环设备的储藏间,而工作的忙碌也使他们忘记了外在的环境,面对其他单位看到他们的工作环境表示出的惊讶,也是玩笑的回一句“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们想的是就算条件和环境有限,也要保证徐工汉云在演习中的万无一失。
图:狭小的办公环境
图:徐工汉云顾帆在高处安装基站
在安装基站过程中,为了最好效果,需要保证把基站安装在最高点,争取信号覆盖最佳,很多时候没有梯子,就只能硬着头皮借助一切东西往上爬,没有梯子就直接抱着铁架子往上爬,没有外力借助就踩在车上,演习现场最高的地方基本都被他们爬过,身上已经不知道多少处擦伤,但是马运宁和顾帆还是笑着说庆幸自己是个灵长类动物。然而每固定一次基站点位,就要按演习采集数据点位一个个测信号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每测一轮就要在太阳下暴晒行走一个半小时,多少人梦寐以求希望一见的高原烈日,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当下的痛苦。在没有确定基站位置的每一天里他们都是微信运动封面的占领者,一天四万步已经成为日常,在点位测试中,顾帆面部脱水加晒伤,看上去就像一位沧桑老者,如果看到他当时的模样,就会惊讶,为什么《三体》里描述的“乱纪元”脱水现象会出现在人类身上,面对这些他调侃自己脸皮太薄,说以后一定要厚着脸皮干项目。
图:徐工汉云顾帆在高处安装基站
图:徐工汉云马运宁烈日下测试手环
在酒泉、嘉峪关、武威、金昌分会场的同事条件更为艰苦,有些工作地点甚至距离市区40多公里,很多时候只能自备干粮简单对付吃饭,荒野戈壁,只身前往,每个分会场只有一位同事,他们要面对的更多的是一夫当关的情况,测试调整、数据对接、系统保障等所有的事务和应急处理都只有他们自己面对,背靠徐工汉云,面对社会苍生,身处分会场的刘洋、冀飞帆、戈崇才和雷荣元是演习中的默默奉献的幕后角色,但却是徐工汉云站在一线,为社会应急数字化做出探索的英雄,让我们看到身处甘肃的他们带着徐工汉云的标志于远处闪光。
图:嘉峪关分会场保障团队合影,右一为徐工汉云冀飞帆
图:徐工汉云刘洋在酒泉分会场
听说张飞会绣花?
徐工汉云研发团队在项目过程中历来有双保险的习惯,汉云研发团队的影子战术里永远会多准备一条路,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做到万物皆备于我,这次演习也不例外,汉云演习团队提供了一个备份环境以防万一,同时编写了备份环境切换应急预案,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万无一失,这也给其他公司树立了一个标杆;也从侧面反映出徐工汉云研发团队对于技术细节的把控和风险点的预判。
应急演习是多方协同工作的过程,数据间的打通和对接是保障演习中国家应急指挥图有效展示进而确保调度的基础工作,为做好与其他演习公司的数据对接,保证数据有效,乔宇飞带着汉云团队连夜做好数据方案,提供大量数据保证测试和展现效果,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细于微处,方见精神,每一次他人的赞许,都是他们无昼无夜的努力。
图:张掖主会场保障团队合影,左一为徐工汉云乔宇飞 , 右一为徐工汉云顾帆
在演习准备过程中,马运宁在拷贝现场数据备用时,还发现了其他公司传输稳定性的问题并给予提示;在一场演习中,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就是这样很多但很小的细节,让徐工汉云团队在演习现场逐步树立了技术专家的形象。
时光不会辜负付出
手环测试是一个枯燥且漫长的过程,为了保障手环测试的质量和系统的冗余保障,前期联系好徐州总部支持人员,做好远程运维保障,演习时间紧、任务重,前期测试时间短,中期系统连夜升级,因此同时测试所有手环的时候,乔宇飞、马运宁、顾帆心里多少有点紧张,但还是调侃感觉就像在打麻将一样,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牌,说着就要把这些手环“一把梭哈”,事实证明,在绝对的技术实力和有效的团队保障面前,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苦中作乐的研发三人组也终于放下心来。
图:手环全线测试
他们也会在忙碌之后的夜晚想到家人朋友,每次联系,家人都给予他们充分支持,一个多月的奋斗与艰辛,就算劳动节假期也无法休息陪着家人,心里对家人的亏欠却从不表露在脸上,而家人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每次有相关报道都会在电视前就看看哪个镜头有他们,然后保存下来做一个大大的标记,即使是侧脸或者背影都能一眼认出,而他们也会和家人朋友很骄傲的说:“我们上电视了。”
图:家属截图央视媒体新闻报道
在一个多月的工作中,徐工汉云的同事们以善于攻坚见韧,以技术精专见业,以细节温暖见义,以忘我奉献见志,就因为“韧”、“业”、“义”、“志”得到演习举办单位以及各参演单位的认可。
图:敦煌市应急管理局表扬信
注:部分内容资料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公众号
徐工汉云
徐工汉云是徐工孵化的专业工业互联网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1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徐工汉云打造的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四年获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汉云平台定位打造世界最有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具备强大的高价值设备连接与管理能力,赋能装备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新能源、纺织机械、物流运输、智慧城市、核心零部件、教育等80多个行业,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80个国家和地区。
徐工汉云市场表现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2019年以市场表现位列第二入选国际研究机构Forrester发布《中国工业物联网软件平台测评报告》,2020年获评工业互联网先锋榜TOP3,2021年获评工信部、赛迪联合颁发的“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标杆应用案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
推荐阅读
汉云「Cool Tech」| 一图趣解物流进化史
携手云路灯饰,徐工汉云点亮宜家核心供应商数字化蝶变之路
关于征集预测性维护优秀案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