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dz插件网

以爱之名|复旦MBA俱乐部数字化培训会暨线上交流会回顾

TyCoding
2023/08/03 19:54:13
疫情无情 人间有爱

上百位复旦MBAers以爱之名

在520这天齐聚云端

从技术培训到人文关怀

从线上赋能到友爱互助

复旦MBA俱乐部

让爱 不隔离!

3月上海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疫情无情人有情,2022年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复旦MBA俱乐部发起促进委会 (CDPC)发起召开了“数字化培训会暨线上交流会”。交流会围绕助力复旦MBA俱乐部活动审批流程的数字化转型,邀请了复旦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等项目组老师,以及25家挂牌俱乐部、8家挂筹俱乐部成员,俱乐部主席代表和核心团队等参加。活动以云端交流的方式,给这个520的特殊时刻赋予了无数美好。我们在云中传达爱意,与各个复旦MBA俱乐部“疫”起共成长,萦绕和滋润了所有复旦MBAers的心灵。快跟着小编看看都有哪些精彩瞬间吧!



有爱集合:俱乐部成员介绍

俱乐部成员们围绕情感连接、共同成长和美好祝福开展了自我介绍,相聚云端感受着五湖四海情遥相寄满满的爱意。



“今天很高兴看到许多新的俱乐部,也有很多老朋友,特别亲切,希望未来能与大家有更多的连接。”




“我们俱乐部主要是带领同学们学习和传播正念,探索将其运用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之道。爱世界从关爱自己开始,我们现在也在准备接下来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踊跃支持。”




“在这个美好的520节日,我们希望以后有更多和大家活动的机会,增进友谊,也希望与大家一起成长!”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也祝福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事业学业和爱情都红红火火!”

五湖四海的MBAers心连心,俱乐部的常态化运作一直在进行中。我们都相信,疫情终将散去,美好如初的生活终将到来,我们很快就能在校园相见!


有爱致辞:嘉宾致辞

复旦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老师

回顾了复旦MBA俱乐部发展历史

以及创建俱乐部的目标初心

再到援引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的教育理念

启发了广大复旦MBAers

在疫情不确定的学习场景中

需要加强学习自主性

增强与同行者的连接性

以提高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学校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校园和以校园为中心的社群。对于我们而言,实际上这段学习价值真正建立起来的是我们由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到我们能够自主创立我们自己的学习圈,去寻找我们的学习伙伴。




把这段学习的内容和我们自己的发展、我们的生命的状态、我们的同行者的连接整合在一起的项目。让我们一起用爱来传递我们成长的渴望,用爱来去携手相约!”

梦想因拼搏而精彩,相逢因相知才可爱,基于复旦MBA俱乐部,复旦MBAers同舟共济、守望互助,继续秉持着一直以来的勇气与信心,砥砺前行,披荆斩棘!


有爱分享:俱乐部活动数字化审批流程

MBA俱乐部运营部团队李达、郑家辉关于如何加入飞书、线上审批流程以及如何查询线上审批进度对俱乐部成员进行详细培训,充分解答了同学们对于俱乐部流程的疑惑,方便各个俱乐部高效开展活动并做好活动备份和数据管理。


有爱赋能:CDPC核心团队发言

发展部负责俱乐部的开拓与发展。将复旦MBA俱乐部作为一个整体、一整个品牌进行推广和发展促进。发展部杨扬从年度规划和长远目标、探索新的发展形式、核心团队和后进力量等方面对俱乐部的品牌化建设进行赋能。

“我们是希望从每一个俱乐部带创始的初期都能够跟俱乐部一起共创,我们从个人、从组织、从商业、从生态等角度一起去共创,希望能够从这样严谨的一个流程更好地去完善俱乐部的整体框架和它的体系。”

运营部负责俱乐部在运营过程中传承、更名、整顿、摘牌、续牌、注销等问题的处理。运营部李海燕从活动回顾、飞书申请、信息登记等方面对俱乐部的高效运营进行分享。

“俱乐部的活动是需要上传飞书,我们留下数据,因为这接下来有助于cdpc 对各个俱乐部进行活动评估、海报评估、资质评定和经费评定以及宣传帮助。也正是因为飞书的高效和强大的功能,给我们 cdpc 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便捷。”

宣传部负责赋能俱乐部传播。宣传部曾嵩围绕俱乐部品牌使用规范、俱乐部品牌使用规范,提出“1个核心4个规范”,提升活动宣传的效率和传播广度。

“宣传部的核心职能就是赋能俱乐部的一个传播。第一个的话我们会帮助大家一起去更好地使用附带品牌,审核品牌使用规范。第二是我们会去用自有的资源,即时复旦资源,包括cdpc 的资源,去帮助大家进行传播赋能。”

在发展部、运营部和宣传部的有爱分享和线上赋能中,切实地支持到俱乐部的运营,为复旦MBA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帮助与心理关怀。


有爱互助:俱乐部主席代表发言

疫情阻挡不了俱乐部之间的互助与友爱,我们不仅是同学,也是同行者,在需要的时候我们相互分享快乐,也分担彼此前行的重任。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俱乐部小伙伴的大爱和格局,温情与关怀,携手与同行。

复旦MBATandc俱乐部周江虹:我们今年应该还是要用量子态的管理方式激活核心理事团队的活力,建立四个子圈,品牌圈、会员圈、活动圈和赋能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赋能和激励,打造我们新的量子态的生命组织。

复旦MBA医疗健康俱乐部曹青:我们俱乐部成员很多是与医疗、大健康领域有关,有的公司和单位甚至直接成为保供单位那时候有同学发出求助信息,后来我们在3月中旬在群里拉了一个物资求助、物资沟通的群,也促成了很多同学之间的合作。


这些守望相助的事情让我们俱乐部更加团结了,跨行业之间的扶持、大爱与无私让我们非常感动。

复旦MBA复心社俱乐部龚伟屏:这次疫情冲击了很多家庭,我们的复心社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给大家一些支持与陪伴,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分享情绪管理、线上共读等等。在我们这个群里更多是一种温暖,团结,彼此之间的信任,给予我们安定的感觉。

复旦MBA读书会俱乐部沈梦思:在疫情封控期间,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长期活动,每月一本书,为大家提供更多读书的机会。51位同学依旧在线上积极交流读书心得,稳定输出读书笔记,那我们也希望年底能够把大家的读书笔记收集成册,以书会友,同学同行!

复旦MBA益事荟俱乐部(筹)刘蓉:益事荟俱乐部是汇聚有益的人,创新有益的事。我们公益的价值,像学自行车一样,还是要通过体验属性来传递的。大家如果感兴趣想听听益事荟俱乐部的故事,可以关注我们的活动,也欢迎同学们参加我们的活动,一起创造故事。

复旦MBA车联未来俱乐部(筹)谢霄羽:上海疫情对汽车行业打击确实很大,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困难。基于这个现实问题,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也尝试做了几场线上的活动,分为专业场和普及场。未来我们还会与其他俱乐部一起合作,围绕共同话题做一些进一步链接。

有爱服务:CDPC董事发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复旦MBA俱乐部主席吴方琪围绕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各个俱乐部主席提出期望。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环境下,作为俱乐部主席,你的能力、爱与光芒能够去照亮别人的时候,你所做的就非常重要。所以说,如果我们能继续保留小火苗的话,我们一定有正在生成的星光灿烂的未来。”

 



复旦MBA俱乐部董事吴也奇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总结了俱乐部应对变化的策略。

“疫情下大家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无论是生活、工作或者家庭,甚至我们的组织都面临很大的非连续性变化。我们俱乐部也产生了更多关于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的思考。前面我们提到的飞书上线,促进组织的高效管理就是我们尝试应对变化的一种举措。这离不开大家的相互配合、学习和扶持。”

 





复旦MBA俱乐部董事张梦洁提到俱乐部的服务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提高的。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宣传部会一直陪伴在大家身边,有什么需要大家可以积极找到我们部门,我们部门也会继续为大家做好更好服务和知识的工作,希望复旦MBA俱乐部平台越来越好!”

有爱Ending:MBA项目组老师总结

郭剑老师从MBA俱乐部作为一个社群,肯定了俱乐部在疫情期间为创建高效组织作出的改变和努力,并为未来俱乐部的数字化、多元化发展寄予期望。

“复旦MBA俱乐部版图更加多元化了,艺术、人文、公益、环保等等俱乐部都成立了,让俱乐部真正成为一个多元的平台,加强同学之间的链接,而且这份链接能够长期的存在,这就是我们整个俱乐部平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我们也会全力支持我们所有俱乐部的同学们,不仅是企业界、行业界连接在一起,还有将管院学院的师资与俱乐部成员做创造和连接”。

有爱合影










所有细微之下

都隐藏着春暖花开的巨响

所有阴霾之下

都匿蔽着柳暗花明的希望

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而感到踌躇

但不会停下生活的脚步

志当存高远 梦想一直有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复旦MBA俱乐部与大家同在

同心协力 共抗疫情

疫尘不染 静待疫散

不负阳光 不负爱



关于复旦MBA俱乐部

复旦MBA俱乐部是极具创新力和活力的学生组织,是复旦MBA项目全方位学习价值系统的“五大支柱”之一管理实践中重要的落地项目。作为MBA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主张兼顾专业提升和人际拓展两方面导向,既是复旦MBA学生社群连接、专业分享和互动学习的广阔天地,又是和全球校友及行业前沿互动联结的便捷窗口。

复旦MBA俱乐部平台以其专业深度和社交功能为同学们快速提升行业高度、拓展国际视野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以商业实践促进行业认知,以思维启发引领能力发展。通过资源与实践的深层结合,为同学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格局变化,引导同学们站在更高处全面思考问题,以更为宽广的格局和战略性眼光发掘人生新机遇。



▼更多复旦MBA俱乐部活动,请关注我们▼






复旦MBA俱乐部发展促进委员会(CDPC)

联系电话: 021-25011303

邮件: mbaclub@fdsm.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