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dz插件网

CSDN&极客帮创始人蒋涛:人工智能距离真正爆发还需3到5年

婷姐
2023/08/04 03:47:05

编者按:本文来源投资人说,已授权发布(采访| Sophia李,文| April张,编辑| John潘)


今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60个年头,几乎一时之间,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谈论和布局该领域。那么AI真的到了商业化的拐点了吗?这次浪潮是不是与以往两次一样,热过之后很快就归于平静?创业者又该如何赶上这一波大浪潮?带着这些困惑,投投找来蒋涛先生当面请教了近三个小时,聊完不禁让人直呼受益匪浅。

1999年创办CSDN,2011年创办极客帮创投至今,蒋涛先生有着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双重身份;同时他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他就技术革命的趋势、创业者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用户增长、新产品该如何跨越鸿沟、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拐点以及他目前所看好的三个人工智能的投资方向,详细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或高管,这篇深度总结有助于你洞察到未来的变化,提前思考未来的应对之道;如果你是公司的普通职员,不妨看看怎样努力才能让自己未来更值钱。

简单来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就相当于原来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原来移动端做过的事情,现在又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方式再做一遍,而且会比之前更具颠覆性的效果。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人工智能所带给我们的冲击,将会像工业革命一样。



CSDN&极客帮创始人 蒋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做投资以来,经常会遇到技术创业者问我,我是做CEO好,还是干脆做CTO,好好做技术,然后招一个懂市场和管理的CEO进来?我认为,如果你的公司是技术优先型的,最好还是技术人员本身来掌舵,因为他能够把握好资源和方向。

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一定的,这需要根据你的企业性质来判断。你是属于技术优先、运营优先、模式优先还是时间优先,类别不一样你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也就不同。而且公司到了不同阶段,核心竞争力也会发生变化。

滴滴创业之初,技术系统并不复杂,整个外包的开发成本是8万。因为它就是一个运营型的企业,而且正好抓住了机会窗口,有时间领先的优势。这种情况,技术的好坏对它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只要系统不出错就行。现在的滴滴已经变成了行业里的第一名,这个时候对技术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了,它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去寻找突破点,比如发展无人驾驶,这时它的技术指标高低就是决定性因素。

当然,从公司内部的角度来讲,一个创业公司的发展,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创始人本身。尤其是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创始人就是最重要的。而当你的公司发展相对稳定后,整个公司就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人,而是依赖于整个系统的发展,那你就要意识到整个系统的健康程度要比你更重要。

在这个不断被颠覆的时代,实际上到处都在发生着巨变,所以现在是创业者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对创业者挑战最大的一个时代。因为你面临的挑战是技术不断地变化、商业模式变化、跨界竞争,迭代的速度也比过去快很多。之所以比原来快的原因就是现在信息的通道已经被极大地打开了,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到用户的反馈,好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坏产品迅速被市场淘汰。

所以创业者需要正视企业竞争力这个问题,你应该反问自己,你做的产品是否真的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永远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而且是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来创造最大价值,对于企业来说,这会是一个始终不变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驱动增长

那企业该如何达到高效而又低成本地完成运营目标?

人们通过烧钱、打广告的形式做运营,在以前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你的广告投放是否依然有效,是否还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你可能很难判断。

因为中间环节与细节的不同,最后所带来的效果可能就千差万别了,页面间的跳转,用户是否有流失;页面的颜色到底用哪一种好?按照传统的思路,你找个产品经理来设计,你说这个好,他说那个好,也许都可以,但是有依据吗?所以按照传统的方法往往出现了问题却很难分析。如今的CEO掌握技术和数据来管理业务是一项必备能力,而且这种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

我们在衡量一个产品是否有潜力时,通常会看两个数据:

1) 用户的留存率;

2) 用户的增长率。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如果你每周的用户增长率能控制在5-7%的增速就算不错了;如果你每周的用户增长率能达到10%的增速,那意味着你做得已经非常出色了;但如果你的用户增长率只有1%的增速,这很有可能说明了你目前所做的事情是有问题的。

还有就是产品的留存率。一两个月以后,你的用户是不是还在继续使用你的产品?评估一个产品留存率的及格线是月留存要达到30%,甚至6个月后的留存率能否做到20%。如果你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的努力把用户吸引进来,但又都流失了,这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

从长远来看,技术是很容易拉开差距的。假设我的增长率是5%,你的增长率是3%,你花的钱又比我多,连续跑6个月下来,我通过效率就把你击败了。

我为什么会强调技术,是因为现在正处在科技和软件改变世界的时代。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产业革命,目前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了主流。



最近,朋友圈都在传这张图,美国市值最高的五家企业全部被科技公司霸占,伯克希尔哈撒韦、埃克森美孚、强生、通用以及AT&T等传统制造业巨头公司已经跌到了榜单的第六至第十名。这足以说明我们已进入到了科技革命的时代,在上个世纪我们经常谈起的是石油大王、钢铁大王,以后应该是科技大王。

人工智能的浪潮

谈到科技革命,时下最火的莫过于人工智能。

我自己做技术社区,做了十几年,看到过一波一波的技术浪潮过来。当年移动互联网大潮过来的时候,我们原来在PC端做的事情,都可以用移动互联网的理念把它重新做一遍。简单来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就相当于原来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原来移动端做过的事情,现在又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的方式再做一遍,而且会比之前更具颠覆性的效果。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人工智能所带给我们的冲击,将会像工业革命一样。

今年是「人工智能」诞生的60周年,同时也是它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和以往的前两次都不一样,这次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以前,相当于你想到对面去,但是面前有一堵墙;现在这堵墙被凿开了,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有以下三点的观察思考:

第一点:人工智能虽然还处于技术创新期,但到人工智能的普及期,我认为也就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时间。现在相当于移动时代的2005年,虽然第一部3G手机2007年才出现,但2005年我们已经很清楚2G是要到3G的。虽然人工智能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不知道会怎么商业化,但是大方向是有的。所以,现在只要你在这个领域冲到第一名,就会持续得到投资。

第二点:人工智能的基础已经充实,它是一个逻辑上的发展,这个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云计算,把信息基础云化,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人工智能响应速度更快。

2) 大数据,计算的过程中累积了数据,数据的极大丰富,使得基于大数据做出行为分析及短期预判成为可能,各个行业的信息化也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判断决策,对大数据的判断从而产生了更好的决策,决策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的进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计算机技术在做决定,坐车是滴滴在帮你调度;去餐馆是大众点评用算法把离你最近、人气最高的餐馆选出来等等,所以你的生活已经和人工智能相关了。

第三点:人工智能之所以取得重大的突破,除了前两个阶段的铺垫外,深度学习的发展也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深度学习的发展具体也有三个表现:

1) 计算机视觉、语音听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上的突破。以前计算机在积极学习、网页搜索上有一些进步,但在人的感知方面还没有那么强。现在计算机具备了人的双眼的能力,甚至在准确度上已经超过了人本身。在静态图片的识别能力上发展得已经很好了,以后会在动态上有所发展。语音识别的进展也十分迅速,接着是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这个突破还在于未来机器人会理解你,你的需求可以和它讲,它会用它的数据来帮你实现需求。

2) 通过足够的训练,做出理性的决策。一方面,对于复杂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在不需要人类指导的情况下,深度学习能主动地逐层发现和提取里面的特征和规律。另一方面,对于有明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比如识别物体,AlphaGo下棋,虽然没办法描述具体规律是什么,但只要给它足够的数据去训练,它就可以建立模型,拟合这个规律去获得最优解。当它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规律,获得最优解的时候,它也就能够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3) 结合感知、决策与各种机械硬件,完成自主任务。这就是将来在十至二十年的范围内更大程度上能取代大量人类工作的基础。就像自动驾驶汽车的传感器、摄像头的感知,它的中央控制决策怎么来开车。同样的理论,应用到制造业、服务业、智能传输、智能硬件、家电硬件等来实现各种各样的自动化。

我们看好的三个方向

人工智能还处在技术红利期,距离它真正的应用期还需要3-5年,所以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寻找并投资顶尖的技术专家,他们每年的年薪大概在100万美金,一般情况只有大公司能够请得起,这类专家如果出来创业,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

第二个方向:这个领域真正的好项目之所以这么贵,还在于掌握深度学习技术的人才数量太少。所以我们投人工智能的社区和培训,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人才。也希望更多的技术人员能够学习深度学习,一起加入到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来。

第三个方向:有行业数据的一些公司,我们可以给他们带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进去。在你原有的行业资源上新做一个公司,或者在你原有公司基础上进行升级。

现在人的智能和经验正处在被计算机化的过程,但情感的部分仍在研究。人的思维情感的产生是物质的,是神经元的连接刺激,这需要时间和积累,通过脑神经科学研究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出来,但是模拟出多少还不得而知。

跨越鸿沟

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也是社会层面的大变革。现在我们很多行业存在的前提都是历史积累过来的。比如保险,诞生于意大利,当时的商人去淘货要在海上航行,经历海难就很可能回不来,所以大家就想出一个主意叫互相保险,每个人都出一点钱,万一货没有了就从这里赔钱,这样就把损失弥补了。为了增强公信力,就要建一个保险公司把钱交到那儿去。

可保险公司是会倒闭、会违规的,但现在我们可以用区块链的技术去做新一代的保险。系统里面账本是公开的,我愿意就加入。也不需要雇佣那么多的人去卖保险,不需要付那么高的佣金成本,所以保险公司这种商业形态是会被干掉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然,这些变革最初以新产品、服务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的时候,在使用层面都是小众的,就像当年的汽车、大哥大和青霉素。从小众产品到大众产品中间横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得到大众的支持,就决定了你的产品的成败。



新产品或者新技术要进入市场时,要如何切入?选择最大众的主流用户还是小众的创新用户?杰弗里·摩尔(GeoffreyA.Moore)写过一本书《跨越鸿沟》,在摩尔的《跨越鸿沟》出来之前,市场认为要打主流用户。现在传统的营销理论还是这个论断,认为主流用户是最肥的市场。但《跨越鸿沟》出来之后,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他认为我们先要打的不是主流用户,而是创新用户,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创新用户和主流用户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短,因为产品进步的步伐在不断加速。

第二个原因:主流用户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他们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独立认知和判断,是通过他身边的创新用户形成的。所以摩尔提出跨越鸿沟,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单点突破,找到用户使用场景中间的痛点,挖掘出单个创新用户群作为突破口。

第二个办法:以点带面,在单个用户群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而不是四处撒网,以单个创新用户群,来拉动其他主流用户。

创新用户群对周围人影响极大,促使周围的人成为产品的天使用户,本质上就是创新用户群的延伸。天使用户有两个重要特征:

1)天使用户对痛点如此之痛,以至于他愿意付出代价,来接受一个解决方案。

2)如果你的解决方案不完美,他会帮助你来改进,因为它的这个痛点是如此之痛。

在我看来,你的第一批天使用户,以及被传播吸引来的早期使用者,应该要到达总用户量的10%;而另一批我们叫做早期大众,他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当你的产品被验证确实有价值后再使用,这一批用户大约占总用户量的40%-50%。

只有这样你才能顺利跨过鸿沟,而一旦跨越鸿沟,市场的发展就像龙卷风一样迅速蔓延,从而形成主流,也就有了早期的大众及后来的追随者。所以从「鸿沟理论」的经验来看,拐点可能就出现在用户占总用户量约10%-20%左右的时候。

无限想象

回到人工智能,目前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较为快速商业化的场景是无人驾驶与客服。中国2018或者2019年应该会颁布这个政策,让每辆车配备一个国产的无人驾驶辅助系统。那么整个行业的生态会变得不一样了,不需要司机了,相关公司也将完全不一样了。这些还会带动社会系统性的变革,法令会不一样了,道路也会不一样,这是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我说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处在的社会结构会和现在不一样。

现在很多公司都有客服人员,1-2年内人工智都能够替代。像做金融服务的宜信,有1万多个客服,携程大概有7、8千个客服,每天负责就接各种投诉电话,每次都是被用户狂骂、抱怨,这个应该很快能解决掉。再有就是工业机器人,亚马逊的仓库已经有许多工业机器人在投入使用。

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再过40年,可能我们所有人都不用干活了,一些机械性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就可以去探索宇宙世界,干航空航天事业;我们还可以去探索思维的突破,我们现在对外部的了解要大于对人内部的了解,虽然现在有一些进步,但是对人的思维意识的了解还比较少。

当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郝景芳在《北京折叠》这本书里描绘得很好,这个世界分成了三层,第一层:巨富,上流社会;第二层:中层,白领;第三层:底层,蓝领。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下面的人就过着比较糟糕的生活,挣得钱不多,保证你能糊口,你也有机会到另一个空间去,但想突破一层非常困难。所以它慢慢形成了马太效应,财富越来越集中,权力越来越集。

这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世界另外一种比较极端的类似场景,但具体会变成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无限想象。




想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那些人、技术和故事,欢迎关注人工智能头条: